五龍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

李郢紫極宮上元齋次呈諸道流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郢的《紫極宮上元齋次呈諸道流》

全文:
碧簡朝天章奏頻,清宮仿佛降靈真。
五龍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
風拂亂燈山磬□,露沾仙杏石壇春。
明朝醮罷羽客散,塵土滿城空世人。

李郢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郢五龍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書法作品欣賞
五龍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五龍

(1).遠古傳說中的五個部落首領。《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五龍 比翼, 人皇 九頭。” 李善 注引《春秋命歷序》:“ 皇伯 、 皇仲 、 皇叔 、 皇季 、 皇少 ,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二》:“ 祝融氏 為 火帝 ,君南嶽; 五龍氏 乘雲登仙。”

(2).古代傳說中五個人面龍身的仙人,道教稱為五行神。《鬼谷子·本經陰符》:“盛神法五龍。” 陶宏景 註:“五龍,五行之龍也。”《文選·郭璞〈遊仙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 李善 注引《遁甲開山圖》 榮氏 解:“五龍,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龍身。長曰 角龍 ,木仙也。次曰 徵龍 ,火仙也。次曰 商龍 ,金仙也。次曰 羽龍 ,水仙也。次曰 宮龍 ,土仙也。”亦謂五龍的法術。 唐 李邕 《葉有道碑》:“專精五龍,遍游群岳。”

(3).譽稱同時以才名著聞的五人。(1)指 漢 公沙穆 五子。 晉 陶潛 《集聖賢群輔錄下》“ 公沙紹 字 子起 , 紹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讓 , 恪 弟 逵 字 義則 , 逵 弟 樊 字 義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並有令名,京師號為 公沙 五龍。”(2)指 晉 索靖 、 氾衷 、 張甝 、 索紾 、 索永 五人。《晉書·索靖傳》:“ 靖 少有逸羣之量,與鄉人 氾衷 、 張甝 、 索紾 、 索永 俱詣太學,馳名海內,號稱 敦煌 五龍。”(3)指 南朝 齊 張岱 兄弟五人。《南齊書·張岱傳》:“ 岱 少與兄太子中書舍人 寅 、 新安 太守 鏡 、征北將軍 永 、弟 廣州 刺史 辨 ,俱知名,謂之 張氏 五龍。”(4)指十六國 前涼 辛攀 兄弟五人。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於公 之宅,駟馬高驅, 辛氏 之門,五龍齊駕。”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五龍》:“ 涼 辛攀 ,兄 鑒 、 曠 ,弟 寳 、 迅 。”(5)指 宋 竇儀 兄弟五人。《宋史·竇儀傳》:“ 儀 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 儼 侃 偁 僖 ,皆相繼登科……當時號為 竇氏 五龍。”

金角

(1).號角的美稱。 唐 司空曙 《雜興詩》:“月沒 遼 城暗出師,雙龍金角曉天悲。”

(2).犀角的美稱。 宋 周邦彥 《汴都賦》:“金角丹漆,脂膠竹木,以時取之。”

星斗

星的總稱

滿天星斗

三洞

(1).道教經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稱“三洞”。言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見《雲笈七籤》卷六引《道門大論》。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銘》:“又有受持 黃 老 ,好尚神仙,職在三洞,身帶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唐 顧況 《步虛詞》:“迥步游三洞,清心禮七真。” 宋 王禹偁 《太一宮祭迴寄韓德純道士》詩:“自慙懷祿仕,蠹此力穡民。又拋三洞趣,來入九衢塵。”

玉音

(1) 敬辭、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詞

(2) 清雅美妙的聲音

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尚書大傳·召誥》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李郢名句,紫極宮上元齋次呈諸道流名句

詩詞推薦

五龍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