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宰的《挽齊齋倪尚書》
全文:
南山有孤松,屹立幾尋丈。
雪根雨露滋,藤蘿巧相傍。
高柯撐青空,落落不可上。
遼東白鶴歸,城郭固無恙。
飢鳥拾餘粒,巢燕倚飛幌。
芝田杳何許,鼓翮超蓬閬。
尚書千載人,餘子豈輩行。
方時鄙俗學,制行多矯亢。
我獨道其常,曰彼非至當。
世事有翻覆,陰陽日消長。
誰其倡攻偽,欲使盡一網。
我獨持其平,工辨直與枉。
前瞻豈尚同,後顧亦非黨。
介然兩不合,蘭佩拂千嶂。
惟皇思建極,正直首延訪。
幾趨鑾禁直,屢侍金華講。
三黜柳士師,一念齊得喪。
歲晚復來歸,舊德世所仰。
文昌豈不貴,台星連兩掌。
貞元朝士少,正始遺風盪。
淹留感時事,去去得初尚。
湖光浮盞斝,岩花開步障。
意行無物累,靜寄絕塵想。
寥寥香山翁,勝處備相倣。
雖臨大化盡,不放葵藿向。
遺秦手自書,治忽猶指掌。
內欲八柄專,外欲四聰廣。
國本欲先定,以擊四海望。
國勢欲自強,不受夷慮誑。
於今一開卷,星斗照穹壤。
奄奄氣將微,耿耿神愈王。
更為一夕留,泰然須昧爽。
庶幾華封祝,不使臣子曠。
從容有如此,豈留智力強。
平生剛大氣,胸次妙沖養。
我生不及門,知敬如達巷。
九京不可作,千古恨悢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治忽
亦作“ 治曶 ”。治理與忽怠。《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 孔 傳:“言欲以六律和聲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引《書·益稷》作“治曶”。 宋 葉適 《謝除堤舉上清太平宮表》:“宓以鑒觀治忽,審擇後先,大化所覃,右文為盛。”一說“忽”讀為“滑”,義為“亂”。“治忽”即“治亂”。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在治忽”。
指掌
(1).比喻事理淺顯易明或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語出《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註:“指其掌,弟子記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坐聽其談,滾滾無窮,上下數千載間,細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梁阿三公遠見》:“嘗見 梁文莊 詩正 掌戶部時上疏稿,核計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辦。語出《禮記·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蜀 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生亦自負,視上第如指掌。”《遼史·太宗紀下》:“非 汴州 炎熱,水土難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則琳琅墮於筆端,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是猶闢滔天之源,激不測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擊掌。 漢 徐幹 《中論·譴交》:“然擲目指掌,高談大語。” 晉 道恆 《釋駁論》:“或指掌空談,坐食百姓。”《明史·奸臣傳·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談兵, 國安 甚喜。”
劉宰名句,挽齊齋倪尚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