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鼎的《滿庭芳(九日用淵明二詩作)》
全文:
靡靡流光,淒淒風露,小園草木初凋。
杳然塵影,爽氣界天高。
愛此佳名重九,隨宜對、秋菊持醪。
登臨處,哀蟬斷響,燕雁度雲霄。
閒謠。
情緬邈,相尋萬化,人世徒勞。
念胸中百慮,何物能消。
欲致頹齡不老,和金莖、一醉陶陶。
君休問,千年事往,聊與永今朝。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靡靡
(1).猶遲遲。遲緩貌。《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心中搖搖。” 毛 傳:“靡靡,猶遲遲也。”
(2).引申為逐漸,漸漸。 晉 陶潛 《己酉歲九月九日》詩:“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 元 鄭彝 《續蘭亭會補山陰令虞國詩》:“靡靡時運近,期焉撫岏巑。”
(3).草隨風倒伏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薄草靡靡,聯延夭夭。” 晉 陸機 《擬青青河畔草》詩:“靡靡江離草,熠燿生河側。”《雲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藍之花,輕而堅勁,一枝千花,千年一開,隨風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天台山日記》:“循路登絶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
(4).引申為隨順貌。《書·畢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賢。” 孔穎達 疏:“靡靡者,相隨順之意。”《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宋 葉適 《修職郎吳君墓志銘》:“世有能操養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則威望自尊,而士靡靡從之,何咎之有?”
(5).紛亂貌。 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枝靡靡而葉傾。”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海中紅旗》:“顧見洪濤間,紅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啟 《九日無酒步至西汀閒眺》詩:“悠悠寒川駛,靡靡晴巒矗。”
(6).柔弱,頹靡。 宋 蘇軾 《謝南省主文啟·歐陽內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風俗靡靡,日以塗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梁啓超 《讀<陸放翁集>詩》:“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參見“ 靡靡之音 ”。
(7).華美;明麗。《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註:“靡靡,細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鳥行》:“美人自搗明月珠,赤玉盤中光靡靡。”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則憶君一分。”
(8).綿延不絕。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宋 王安石 《留題三祖山谷寺石壁》詩:“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剪燈新話·太虛司法傳》:“ 大異 回顧,猶聞諠譁之聲,靡靡不已。”
(9).娓娓動聽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張茂先 論《史》《漢》,靡靡可聽。”《舊唐書·馬周傳》:“ 馬君 論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選·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張銑 註:“靡靡,少貌。”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靡靡皋蘭衰,嗈嗈渚鴻吟。”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淒淒
(1) 形容寒涼
風雨淒淒。——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形容悲傷淒涼
淒淒不似向前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風露
(1).風和露。《韓非子·解老》:“時雨降集,曠野閒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齡 《東溪翫月》詩:“光連虛象白,氣與風露寒。” 郁達夫 《采石磯》二:“昨天晚上,因為月亮好得很, 仲則 竟犯了風露,在園裡看了一晚的月亮。”
(2).猶風寒。《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那老媽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風露,一病不起。”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趙鼎名句,滿庭芳(九日用淵明二詩作)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靡靡流光,淒淒風露,小園草木初凋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