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俗底須方外去,杖藜隨處破蒼苔

朱浙和璞齋題岐南書舍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浙的《和璞齋題岐南書舍》

全文:
小齋空坐思悠哉,心遠乾坤景自開。
憂國幾餘華發在,逢人先覓菊花栽。
宦囊兩世惟書卷,塵事無端付酒杯。
避俗底須方外去,杖藜隨處破蒼苔

朱浙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避俗

(1).避世隱居。 唐 楊憑 《千葉桃花》詩:“若教避俗 秦 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元 盧摯 《淵明歸來圖》詩:“亡 秦 扶 漢 聲隆隆, 淵明 初非避俗翁。” 清 李漁 《聞過樓》第二回:“這一所住宅,也是個有趣的朋友起在這邊避俗的。”

(2).指出家。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來,光陰迅速,不覺已是一載有餘。”

(3).捨棄舊俗。參見“ 避俗趨新 ”。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方外

(1) 世俗之外,舊時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遊方之外者也。——《莊子·大宗師》

(2) 邊遠所在,異域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隨處

到處;處處

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松樹的風格》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朱浙名句,和璞齋題岐南書舍名句

詩詞推薦

  • 水龍吟(興安道間)

    李曾伯宋代〕西風滌盡炎歊,連朝更值天無雨。筍輿軋軋,經行三日,碧篸無數。勝絕江山,余行天下,無如此處。任今來昔往
  • 送同邸劉學古

    羅公升宋代〕入彀西山月,驪駒幾屬行。如君今又別,令我若為情。句入婦舟好,蛩僧客夢成。梅邊會相見,風樹莫離聲。
  • 懷成父

    趙蕃宋代〕曉枕占乾鵲,昏檐數濕螢。竹風愁獨立,山雨要同聽。懶更翻黃卷,還成倒濁瓶。猶疑到或晚,戒勿掩柴扃。
    避俗底須方外去,杖藜隨處破蒼苔 詩詞名句
  • 風入松(蠟梅)

    張孝祥宋代〕玉妃孤 * 冰霜。初試道家妝。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宮樣鵝黃。宮額嬌塗飛燕,縷金愁立秋娘。湘羅百濯蹙香囊
  • 四十賤辰志感·其二

    朱謀晉明代〕幾驚玄鬢早霜侵,倏忽流年四十臨。繡虎豈無求試表,皋魚虛有養親心。山扉夜閉雲生壑,土屋晨炊雪在林。閒到
  • 次宋省齋菊花五絕

    楊公遠宋代〕千花萬卉已俱亡,獨占秋光點點黃。露冷霜濃難著腳,甘心寧耐此荒涼。
    避俗底須方外去,杖藜隨處破蒼苔 詩詞名句
  • 林筍

    蘇轍宋代〕竹林遭凍曾枯死,春筍連年再發生。天與歲寒終倔強,澤分淇澳轉敷榮。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嵇阮
  • 詠宋瓷枕

    乾隆清代〕埏氏初凝土,陶人為鑿壞。千年火氣盡,一晌黑甜來。金玉徒奢制,松榴遜朴材。誰雲礙穩寐,藉可至蓬萊。
  • 東歸留別幕中同舍

    孫應時宋代〕陳侯七閩秀,六年客西州。蘭荃自芳潔,應世良優遊。平生耐久朋,政復未易求。相期故不淺,抗節追前修。
    避俗底須方外去,杖藜隨處破蒼苔 詩詞名句
  • 水鄉泛舟

    陸游宋代〕終朝流汗浹衣褠,悵望何時枕簟秋?作雨未成徒益熱,舉杯不醉更添愁。悲歌易水輕燕俠,對泣新亭笑楚囚。別有
避俗底須方外去,杖藜隨處破蒼苔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