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林以順的《鄭氏義門詩》
全文:
稽古聖神,明德修身。
首念九族,一身之分。
族不易睦,睦之以親。
族不徒敘,敘之必惇。
惇惇親親,民變俗淳。
比屋可封,孰焉美名。
蓋聞其風,降自華勛。
昔之所親,今為塗人。
昔之所惇,今反少恩。
後聖繼作,建極敘倫。
汨沒之中,善端或明。
義夫節婦,孝子順孫。
有一於此,朝上夕旌。
矧自祖父,至於後昆。
緦功以降,娣姒異姻。
內外執役,千指孔群。
同牢共食,爰及犬豚。
堂奧之內,惇睦風存。
節義孝順,百行具聞。
義孰大焉,宜書其門。
余長浦陽,邑有鄭君。
華其五世,八世復新。
蠲徭之命,自天申之。
鄭君曰噫,曷以稱之。
聚骸有土,聚谷有囷。
將廣此義,恤荒惠貧。
敢曰自佚,以病鄉鄰。
吾忍安之,惟義是遵。
余謂鄭氏,堯舜之民。
世世弗替,用徵斯文。
參考注釋
節義
亦作“ 節誼 ”。謂節操與義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務德,而下之人守節義。”《後漢書·安帝紀》:“其賜人尤貧困、孤弱、單獨穀,人三斛;貞婦有節義十斛。” 李賢 註:“節謂志操,義謂推讓。”《新唐書·張建封傳》:“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賜之,曰:‘卿節誼歲寒弗渝,故用此為況。’”按,《舊唐書·張建封傳》作“節義”。 元 李文蔚 《圯橋進履》第三折:“論節義呵,我學那存忠孝施正禮行仁道治綱常 伊尹 扶 湯 。” 清 顧炎武 《述古》詩:“ 孝武 尊六經,其功冠百王,節義生人材,流風被 東京 。”
孝順
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
行具
出行的用具。《戰國策·魏策一》:“臣急使 燕 趙 ,急約車為行具。” 唐 袁郊 《紅線》:“乃入閨房,飾其行具。”
具備高尚的德行。《三國志·魏志·傅嘏傳》:“行具則謂之賢,道修則謂之能。”
林以順名句,鄭氏義門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