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盧摯的《蟾宮曲·沙三伴哥來嗏》
全文:
沙三伴哥來嗏!兩腿青泥,只為撈蝦。
太公莊上,楊柳陰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軸上渰著個琵琶。
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
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
參考注釋
小二哥
(1).泛稱市井青年男子。 元 盧摯 《蟾宮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著個琵琶。”《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於今又有個不識竅的小二哥,也與個婦人私通,日日貪歡,朝朝迷戀,後惹出一場禍來。”
(2).舊時稱旅館、茶店、酒肆的侍應人員。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哥那裡?[小二上雲]自家是這狀元店裡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這裡有乾浄店房。” 元 鄭廷玉 《金鳳釵》楔子:“你聽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飯錢哩,我將甚么與他?”亦省稱“ 小二 ”。《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貽書》:“主人家……上前相迎道:‘長官請坐。’便令小二點盃茶兒遞上。”
剌塔
猶邋遢。 元 朱庭玉 《青杏子·歸隱》套曲:“拖藜杖芒鞋剌塔,穿布袍麻絛搭撒。” 元 盧摯 《蟾宮曲》之四:“小二哥昔誕剌塔,碌軸上渰著個琵琶。”
碌軸
即碌碡。 元 盧摯 《折桂令·田家》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軸上渰著個琵琶。”《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分付已完,這牛順馴而去。那日正在打場,將他套上碌軸,他也不似往時踢跳,跟了別的牛沿場行走。”參見“ 碌碡 ”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盧摯名句,蟾宮曲·沙三伴哥來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