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沈周溪山草閣六幀即用其韻·其一》
全文:
身依陡岸曲欄畔,意在天光雲影中。
不識凝神構語者,可能把筆賦幽通。
參考注釋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神構
神妙的構造。指寺廟。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愛敬寺剎下銘》:“八萬神構,二四雲並。”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發生慘劇的可能
把筆
(1).執筆。借指書寫;寫作。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失職不把筆,珠璣為君編。”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強記則博聞,博聞必強記,此常理而不盡然。至博聞強記而不解把筆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園看梅憶子猷》詩:“我行 石城 東,每擬寫橫幅。遠慚北枝妙,把筆手先縮。” 王統照 《<王統照短篇小說集>序言》:“由於年來久病,住醫院和休養時多,不能把筆。”
(2).握著初學兒童的手和筆教其習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把字》:“把筆猶言握筆,今小兒初就塾,蒙師把筆。”
幽通
(1).謂與神靈相遇。《漢書·敘傳上》:“有子曰 固 ,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賦,以致命遂志。”《文選·班固<幽通賦>》 李善 題解:“賦云:‘覿幽人之髣髴。’然幽通,謂與神遇也。”
(2).謂深邃入神。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 揚雄 博識,神遊象繫之端; 李郃 幽通,思入璣衡之表。” 清 杜岕 《吾友曹梁父文章氣誼妙擅當時今宿草矣因為長句以寫悽惋》詩:“此公氣誼更幽通,一片肝腸山水外。”
乾隆名句,題沈周溪山草閣六幀即用其韻·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教化之行,興於學校。
脫脫《金史·列傳·卷三十七》
詩詞推薦
阮郎歸·杏花疏雨灑香
佟世南〔清代〕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遠山映水夕陽低,春愁壓翠眉。芳草句,碧雲辭,低徊閒自思。流鶯枝上不曾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