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亦命也戒盡殛,取之無厭理則那

乾隆放鹿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放鹿行》

全文:
邇年迤西率未到,今來欲一窮其奧。
獵所未經獸所都,湯武驅民義可曉。
夷坑拔鹵嗟太勤,供役惟千二百人。
峰嶢谷阻弗遺棄,雁行魚貫聯汾沄。
放圍隊疏漸進密,麌麌之盛過沮漆。
大宛青驄金僕姑,或群或友燕悉率。
肩疲腕怠獲他他,廣原奔迸猶餘多。
物亦命也戒盡殛,取之無厭理則那
傳宣開圍任逸避,長林豐草悠然逝。
索倫笑我喣嫗仁,搢紳詡我祝網義。
詡我笑我兩弗居,蓄養外囿斯深意。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理則

(1).即邏輯。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吾以為當譯之為‘理則’者也。”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學者之對於理則之學,則大都如 陶淵明 之讀書,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儘管是怎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人不能完全脫離國家社會而生存,故論到國家社會的理則時,便很容易流露其個人主義的本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 莊子 認為……﹝道體﹞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則,連神、鬼都是從它生出來的。”

乾隆名句,放鹿行名句

詩詞推薦

物亦命也戒盡殛,取之無厭理則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