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北上再發瓊南阻寇·其一》
全文:
兩度征途駐馬頻。
三秋兵火獨驚神。
苦遭赤幟久為客,羞見白鷗常傍人。
南國有懷書劍遠,西風無那鬢毛新。
乘槎天上知何日,試向溪邊一問津。
參考注釋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上知
智力超凡的人,多指聖哲。知,“ 智 ”的古字。《論語·陽貨》:“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韓非子·五蠹》:“今所治之政,民間之事,夫婦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論,則其於治反矣。”《北齊書·魏收傳》:“然則上知大賢,唯幾唯哲,或出或處,不常其節。”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一問
(1).問候一次。《禮記·內則》:“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管子·入國》:“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問之。九十以上,日一問,八十以上,二日一問。”
(2).詢問一下。 唐 李白 《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3).訪問一次。 元 方回 《雪中憶昔》詩:“扁舟一問桃源路,治亂當時自此分。”
(4).一個問題。《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擬申一問,師還對否?”《朱子語類》卷二:“ 季通 嘗設一問。”
王弘誨名句,北上再發瓊南阻寇·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