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挽懶齋處士》
全文:
俯仰無慚乃大佳,山中泉石老形骸。
年逾七十頗稱意,兒亦英奇不掛懷。
芳草池邊春夢短,少微天上夜光埋。
耆英會裡盟詩社,唱和於今少懶齋。
參考注釋
耆英會
宋 文彥博 留守西都 洛陽 ,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會作樂,當時謂之“洛陽耆英會”。見 宋 司馬光 《洛陽耆英會序》。一說, 文彥博 為“耆年會”,凡十三人,人為一詩,命畫工 鄭奐 圖於 妙覺佛寺 。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 明 沉自晉 演其事為《耆英會》傳奇。後亦以“耆英會”指年高有德者的集會。 魯迅 《花邊文學·古人並不純厚》:“ 廣州 開的耆英會,卻明明收集過一大批壽翁壽媼,活了一百零六歲的老太太還能穿針,有照片為證。”
詩社
詩人定期聚會做詩吟詠而結成的社團。 宋 馬令 《南唐書·儒者傳上·孫魴》:“及 吳武王 據有 江 淮 ,文雅之士駢集,遂與 沉彬 、 李建勛 為詩社。”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元 季國初,東南人士重詩社,每一有力者為主,聘詩人為考官,隔歲封題於諸郡之能詩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試開榜次名,仍刻其優者,略如科舉之法。”《紅樓夢》第三七回:“ 黛玉 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就是詩翁了。’”
唱和
(1) 以原韻律答和他人的詩或詞
(2) 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江源名句,挽懶齋處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