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諸友》
全文:
屋角一夜群枯號,曉來曠野風如刀。
峨峨殘雪路摧馬,格格寒氣冰生袍。
四支僵痹非我有,況彼鞭鞚難持操。
天東朝日凍應澀,亦戀暘谷猶深韜。
居常誰不事行役,我行適此時令遭。
因思都府盛僚友,人物一一皆賢豪。
想今酣寢夢方足,初離密幄驚寒朝。
左承右侍各以職,氣語蘭臭顏如桃。
奉持巾匜事盥櫛,傅唇澤面供香膏。
不容發綠一點變,亟以寶鑷爭除薅。
炎爐卻坐日當卯,進酒為壽傾葡萄。
捋須束帶欲出戶,問訊分付猶忉忉。
體舒意適自穩暖,洋然盛氣虹霓高。
此時豈復念寒旅,嗟我勞佚何相遼。
入趨留守退幕府,坐據大案臨諸曹。
曹司進若魚在貫,文書盈抱紛牛毛。
爭前斗敏請蒞職,研磨濃墨揮長毫。
左手鈐前右摘尾,落紙葉葉如翻濤。
逢姓書字且不給,何暇可否知根巢。
坐中耳目已煩困,庭下敲扑仍喧囂。
伏膺胝手腕疑脫,退食筆硯方能櫜。
乘除賴有此事在,庶幾可以均吾勞。
人生誤落世網內,區區繫纍安足逃。
要之虛中日自靜,不使內外相鉤膠。
無窮來物彼千萬,坐任變化無吾騷。
崢嶸年華已遒暮,不日春意生蘭蒿。
一樽相與莫相放,天下萬事從滔滔。
參考注釋
伏膺
(1).服膺。伏,通“ 服 ”。謂傾心,欽慕。《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 許 ( 許詢 )?’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 許 將北面矣。’”《世說新語·品藻》作“服膺”。 宋 沉遼 《贈清道》詩:“當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者皆伏膺。”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歸心。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綜兼忘之書。”《隋書·后妃傳·煬帝蕭皇后》:“盪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並序》:“苟非聖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謂從學,師事。《魏書·儒林傳·徐遵明》:“師事 張吾貴 , 吾貴 門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數月,乃私謂其友人曰:‘ 張生 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説,不愜吾心,請更從師。’”《南史·劉瓛傳》:“ 梁武帝 少時嘗經伏膺,乃 天監 元年下詔為 瓛 立碑,諡曰 貞簡先生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唐 義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學 杜 者,今其詩集,都是別樹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鮑 兩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
手腕
(1) 待人處世的不正當方法
耍手腕
(2) 本領;方法和技巧
新來的廠長有點手腕
作者手腕高妙
(3) 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採取的方法或手段
外交手腕
退食
(1).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鄭玄 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 朱熹 集傳:“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後因以指官吏節儉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斷華侈令》:“若能人務退食,競存約己,移風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於家或公餘休息。《北史·高允傳》:“﹝ 司馬消難 ﹞因退食暇,尋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予以諫議大夫奉朝請,每退食,觀 唐 人洎本朝名輩撰著以補史遺者,因纂所聞見繼之。” 清 孫枝蔚 《題王金鉉明府琴趣軒》詩之二:“簿書亦云勞,退食有好懷。”
(3).歸隱;退休。《後漢書·楊秉傳》:“﹝ 楊秉 、 韋著 ﹞俱徵不至,誠違側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進之風。” 唐 方乾 《與桐廬鄭明府》詩:“莫道耕田全種秫,兼聞退食亦逢星。” 金 劉迎 《題劉德文戲彩堂》詩:“先生遣決談笑間,退食歸來奉慈母。”
(4).食量減退;不進食。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個烏花小豬又退食啦,昨晚還是好好的,剛才我去餵麥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攪兩下,就不吃啦。”
(5).見“ 退魚 ”。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劉摯名句,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諸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