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節後萬壽山曠觀齋作》
全文:
曠觀千古上,則已有惇史。
曠觀四海遙,實亦無邊鄙。
曰此山水間,信乎其小矣。
然則所觀何,曰在人與已。
觀人念民窮,觀已省私起。
是故偶臨齋,率生慚愧耳。
參考注釋
曠觀
(1).縱觀。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吾曠觀乎宇宙兮,等萬古於一漚。” 嚴復 《主客平議》:“曠觀千古,橫覽五洲。”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曠觀古今來之文學名家,莫不戰理欲之機關,荷乾坤之鐘毓。”
(2).廣闊的見識。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當時學者惟以師説為宗,小有異同,便不相附,非如後人之忌狹隘、喜寬容,惡門戶、矜曠觀也。”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周*恩*來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惇史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記錄。《禮記·內則》:“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 孔穎達 疏:“言老人有善德行則紀録之,使眾人法則,為惇厚之史。”《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乞言納誨,著在惇史。”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聖上嘉其動而中禮,乃命宰臣採其元功,傳於惇史。”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六:“摒擋篋箱留諫草,欲令惇史記 唐堯 。”
乾隆名句,節後萬壽山曠觀齋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