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彭的《鄒天錫見過》
全文:
議郎梁獄坐口語,置散投閒今放回。
令節由來迫吹帽,幽園尋勝獨登台。
共歌昭代得銀瓮,何暇著書名玉杯。
此口惟堪飲醇酎,人間萬事要寒灰。
參考注釋
昭代
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或當今時代。 唐 崔塗 《問卜》詩:“不擬逢昭代,悠悠過此生。” 宋 陸游 《朝飢示子聿》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味經齋遺書》:“經制之學,亦昭代名家矣。”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俱往矣!昭代盛世和熙朝在等待我們。”
銀瓮
銀質盛酒器。古代傳說常以為祥瑞之物。政治清平,則銀瓮出。《初學記》卷二七引 南朝 梁 孫柔之 《瑞應圖》:“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人不為非,則銀瓮出。” 唐 杜甫 《洗兵行》:“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不知何國致白環,復道諸山得銀瓮。” 明 劉基 《君子有所思》詩:“扈從金宮歸,賜酒銀瓮盈。”
何暇
(1).哪裡有閒暇。 三國 魏 韋曜 《博弈論》:“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養;其在朝也,竭命以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2).引申為哪裡談得上。《莊子·人間世》:“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之種樹,久則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葉,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宮闕之下,雖壅之以黑墳,暖之於春日,猶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 晉 盧諶 《贈崔溫》詩:“苟雲免罪戾,何暇收民譽?”
(3).猶豈但。《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十八》:“今君嗜酒而並于樂,政不飾而寬於小人,近讒好優,惡文而疏聖賢人,何暇在慧!茀又將見矣。” 吳則虞 集釋引 于鬯 云:“何暇,語助,若言‘豈但’。” 漢 劉向 《新序·雜事》:“ 孟嘗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將我而老乎?噫!將使我追車而赴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書名
(1).用於書寫的文字。《周禮·春官·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 鄭玄 註:“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書之文字,得能讀之。”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興其農業,勸其蓺事,教其語言,諭其書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舉於中央議院。”
(2).寫上姓名。《左傳·隱公七年》:“ 滕侯 卒,不書名,未同盟也。” 唐 張籍 《贈趙將軍》詩:“會取 安西 將報國, 凌煙閣 上大書名。”
(3).擅長書法的名聲。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仲翼 有書名而前輩多以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嘗見其飛白大字數幅,亦甚工,但誠不免俗耳。”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 孟 蜀 時,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書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間為雷震圯,內貯《法華經》全部,皆 鱣祥 所書。”
(4).字,別名。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 姚信 書名 士緯 , 梁 人。”
玉杯
見“ 玉杯 ”。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稱。《韓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記·孝文本紀》:“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 南朝 齊 謝朓 《金谷聚》詩:“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餞成都竇少尹》詩:“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錦席高雲涼。” 清 吳偉業 《元夕》詩:“ 長信 玉杯簪戴勝, 昭陽 銀燭擘空侯。”
(2).《漢書·董仲舒傳》:“説《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 顏師古 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後因泛稱重要著作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園賦》:“琴號珠柱,書名《玉杯》。”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詩:“拂匣調珠柱,磨鉛勘《玉杯》。” 清 納蘭性德 《茅齋》詩之二:“時開《玉杯》卷,或彈珠柱琴。”
(3).牡丹的一種。 唐 裴潾 《白牡丹》詩:“別有玉杯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別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註:“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
李彭名句,鄒天錫見過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