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還宮作》
全文:
常雩昨還宮,已是望雨際。
逮今復廿日,膏澤仍弗被。
其間雖陣雨,曾不三寸致。
明當傳臚典,應預定榜第。
還宮因省農,麥漸將吐穗。
黃穎矮而萎,垂頭如喪氣。
餅餌料絕望,禾黍長未遂。
憂與老農同,而更兼抱愧。
默默瞻昊天,嗟嗟寧曷惠。
參考注釋
明當
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 寶夤 明當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維 《宿鄭州》詩:“明當渡 京水 ,昨晚猶 金谷 。”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
明白得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見 陸丈 回書,其言明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傳臚
(1).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衛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 明 沉受先 《三元記·及第》:“金殿傳臚第一聲,三元連中占魁名。”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二:“四月初四日殿試,初七日傳臚。”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武殿試》:“ 武舉 止有會試,無廷試傳臚之例。”參閱 宋 趙昇 《朝野類要·唱名》。
(2). 明 代稱科舉第二、三甲第一名為傳臚。至 清 則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明史·選舉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鄉試第一為解元,會試第一為會元,二、三甲第一為傳臚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士階條例》:“二甲首名傳臚,職同將軍。”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四:“ 川 漢 鐵路駐 宜昌 總理,傳臚出身,四品京堂。”
預定
事前規定、決定或約定
乾隆名句,還宮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