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申屠駉的《金山寺》
全文:
層層紺宇裹崔嵬,腳底江濤殷怒雷。
塔影暗搖坤軸動,鐘聲晴擊海門開。
僧臨水府洞中出,人泛仙槎海上來。
六鑿塵埃俱洗盡,不知身在妙高台。
參考注釋
水府
(1).神話傳說中水神或龍王所住的地方。 晉 木華 《海賦》:“爾其水府之內,極深之庭,則有崇島巨鰲,垤堄孤亭。” 唐 劉禹錫 《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初辭水府出,猶帶龍宮腥。”
(2).用為水神的稱號。《宋史·禮志五》:“詔封 江州 馬當 上水府, 福善安江王 ; 太平州 採石 中水府, 順聖平江王 ; 潤州 金山 下水府, 昭信泰江王 。”
(3).指水的深處。 唐 韓愈 《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雲濤。” 唐 姚合 《莊居野行》詩:“採玉上山巔,探珠入水府。”
(4).星官名。《晉書·天文志上》:“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
(5).膀胱的別名。俗稱尿脬。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上》:“君澤瀉之鹹寒,鹹走水府,寒勝熱邪。”
洞中
命中,切中。《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四年》:“弩發輒洞中,賊勢稍屈。”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海疆殉難記上》:“ 關提軍 善識砲性,梵谷下遠近,發皆洞中。” 林紓 《枕岱軒記》:“﹝君﹞與餘論吏治,洞中民隱。”
仙槎
亦作“僊槎”。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掉晴雪。”《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廣記》卷四○五引《洞天集》:“ 嚴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唐 李适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上來
(1) 從低處到高處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於某處。帶名詞時,動詞和“上來”中間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圍上來一群人
(3)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層)到較高部門(層)
你是什麼時候調上來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動詞和“上來”中間常加“得、不”。動詞限於“說、唱、學、答、背、叫、念”等少數幾個
究竟為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5) 表示狀態發展,兼有範圍逐漸擴大的意思。形容詞限於“熱、涼、黑”等少數幾個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
申屠駉名句,金山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