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十六應真歌題唐人畫》
全文:
湯湯渤澥雲天寥,古先生此為游遨。
龍伯海若夷兒曹,執圭鞠𦜕紛趍朝。
天吳前導懸旌飄,持杖荷拂遑辭勞。
入水不溺趺坐牢,髡帣蟹族承裾絛。
連行據背騎文鰩,俯視直徹萬丈濤。
有魚小首不目逃,卓立背者笠棕毛。
渡杯偶後曲錄腰,笑謂前我詎我驕。
之而頰𩑔騰長蛟,指揮如意無鞭敲。
和南磬折心枯焦,袈裟風拂披七條。
一□昂首悲且翹,何不可度以手招。
倚柏一晌聊逍遙,翻卻公案誰訾謷。
眉毛拖地光白毫,青童後隨牟彭喬。
伯呼仲諾比漆膠,神龜在手非卜繇。
傴僂杖錫蒼崖坳,持果相饋來猿猱。
肩隨蹀步意陶陶,吾宗機示成神交。
大胸出目𧴁兮獒,徐行驅走如羊羔。
念珠百八三藏包,忘言縱目窮青霄。
繪事妙詣真神超,楞伽貫休名未標。
飛白得之子云蕭,以書通畫妙義苞。
金剛四句偈不殽,彌勒樓閣珠林高。
參考注釋
飛白
(1).亦作“ 飛白書 ”。一種特殊的書法。相傳 東漢 靈帝 時修飾 鴻都門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寫字, 蔡邕 見後,歸作“飛白書”。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 漢 魏 宮闕題字,曾廣泛採用。 唐 張懷瓘 《書斷》上:“飛白者, 後漢 左中郎將 蔡邕 所作也。 王隱 、 王愔 並云:飛白變楷製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徑丈,字宜輕微不滿,名為飛白。” 唐 李綽 《尚書故實》:“飛白書始於 蔡邕 ,在 鴻門 見匠人施堊箒,遂創意焉。”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蕭子云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蕭’字存焉。” 清 趙翼 《王述庵道經毘陵停舟話舊》詩:“焚黃詔特榮先壟,飛白書應起賜樓。”
(2).中國畫中一種枯筆露白的線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顧長康 好寫起人形,欲圖 殷荊州 。 殷 曰:‘我形惡,不煩耳。’ 顧 曰:‘明府正為眼爾,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仁宗 萬機之暇,無所翫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凡飛白以點畫象形物,而點最難工。” 清 錢謙益 《戲題萬戶部小像》詩:“ 荊州 恰好添飛白, 子夏 何妨戴小冠。”
(3).修辭學上辭格之一。白,指“白字”,“飛白”就是故意寫白字。是明知其錯而有意仿效的一種修辭方法。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妙義
微妙的義理。 南朝 梁簡文帝 《請幸同泰寺開講》:“被微言於王舍,集妙義於寳坊。”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後王降德,於眾兆民,高文象緯,妙義幾神。”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稽首香花巖,妙義足今古。”
乾隆名句,十六應真歌題唐人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