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葉蘭的《炎涼歌》
全文:
世情重炎涼,笑爾節操凌冰霜。
世情重金玉,笑爾文章空滿腹。
文章滿腹黃金少,視爾形容甚微渺。
節操須堅囊篋虛,笑爾欲進尤趑趄。
君不見韓信未遇尤可憐,丈夫乞食漂母前。
一朝襲爵來三楚,豈是鄉閭狂少年。
古人炎涼亦如此,今人炎涼何足言。
又不見蘇秦東歸未遇時,妻不下機嫂不炊。
後懷六國黃金印,弟兄妻嫂競賓士。
骨肉炎涼尚如此,他人炎涼何足疑。
灼灼桃李花,春風能幾時。
蒼蒼松柏枝,歲寒常自持。
古來成名多坎坷,男兒未遇焉可欺。
寄語紛紛輕薄子,炎涼安得長如斯。
參考注釋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襲爵
封建時代,子孫承襲先代的爵位。《後漢書·桓帝紀》:“ 翼 卒,帝襲爵為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曆法·居第吉凶》:“ 成梁 老病死牖下,長子 如松 戰歿, 松 胄子名 世忠 當襲爵,而頑嚚無賴,貲產盪盡,遂無人肯保任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怡親王 載垣 ,鄭親王 端華 ,皆於 鹹豐 初年襲爵。”
三楚
(1). 戰國 楚 地疆域廣闊,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 東楚 、 南楚 ,合稱 三楚 。《史記·貨殖列傳》以 淮北 、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 吳 、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為 南楚 。《漢書·高帝紀上》“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音義》,以 江陵 (即 南郡 )為 南楚 , 吳 為 東楚 , 彭城 為 西楚 。二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 唐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詩:“ 宋玉 平生恨有餘,遠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 劉郎 豪氣今何在,應是 九疑 三楚 。” 孫中山 《挽劉道一》詩:“半壁東南 三楚 雄, 劉郎 死去霸圖空。”按, 劉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時, 馬殷 據 長沙 , 周行逢 據 武陵 , 高季興 據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稱 三楚 。見 宋 周羽翀 《三楚新錄》。
鄉閭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游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里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葉蘭名句,炎涼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