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視祝璧帛,禮當升太和

乾隆詣齋宮作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詣齋宮作》

全文:
恭視祝璧帛,禮當升太和
詣壇發玉輦,舉祭協南訛。
瞻拜申誠悃,齋居慎琢磨。
從頭壁詩讀,望雨作為多。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璧帛

璧玉與絲絹。謂珍貴的禮物。《史記·留侯世家》:“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 晉 郭璞 《<山海經>序》:“ 穆王 西征見 西王母 ,執璧帛之好,獻錦組之屬。”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乾隆名句,詣齋宮作名句

詩詞推薦

  • 清平樂

    韓淲宋代〕鳴琴單父。鳧舃宜飛去。不比河陽花滿樹。此意直高千古。清秋誕日相逢。乃同澗上村儂。笑指壺山為壽,仁心靜
  •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李益唐代〕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當時洗劍血成川,至今草與沙皆赤。我因扣石問以言,水
  • 十月初七日山中感興

    舒岳祥宋代〕日暮空歸里,時艱未到家。稼收遷野鼠,柿熟亂慈鴉。冬暖生蘆筍,人閒對菊花。亡書何處補,無用自咨嗟。
    恭視祝璧帛,禮當升太和 詩詞名句
  • 葛郎中輓辭二首

    王安石宋代〕蠻荊長往地,湖海獨歸時。旅櫬蛟龍護,銘旌雁鶩隨。此生要有盡,何物告無期。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 哭張籍

    賈島唐代〕精靈歸恍惚,石磬韻曾聞。即日是前古,誰人耕此墳。舊遊孤棹遠,故域九江分。本欲蓬瀛去,餐芝御白雲。
  • 自高梁橋泛舟至西海即景雜詠·其三

    乾隆清代〕溪風無恙布帆涼,搖曳輕舟過麥莊。白露漸多霜尚早,晚紅猶勃水華香。
  • 古意九首

    貫休唐代〕一雨火雲盡,閉門心冥冥。蘭花與芙蓉,滿院同芳馨。佳人天一涯,好鳥何嚶嚶。我有雙白璧,不羨於虞卿。我有
  • 池鶩

    宋庠宋代〕野水初盈沼,舒鳧亦伴遊。雙膺時沒藻,斜陣或迎舟。敢厭吞腥累,真忘續脛憂。杜家鄰舍遠,刷羽恣淹留。
  • 石延年宋代〕春菜紅牙口,春盤黃雀花。
    恭視祝璧帛,禮當升太和 詩詞名句
  • 冬日寄洛中楊少尹

    馬戴唐代〕黃河岸柳衰,城下度流澌。年長從公懶,天寒入府遲。家山望幾遍,魏闕赴何時。懷古心誰識,應多謁舜祠。
恭視祝璧帛,禮當升太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