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牛燾的《寄李詠萸(時在寧州)》
全文:
我有忘懷友,與我同白首。
問此何許人,鏡里時一逅。
年來形跡疏,鏡昏蒙塵垢。
不見素心人,獨影嘆無偶。
詠萸瀟湘士,濯濯三春柳。
又如雲中鶴,清矯出皋藪。
於我昧生平,相逢東西走。
誰知傾蓋交,新知恍若舊。
緣子最多情,令我忘老醜。
有時騁劇談,名利不掛口。
琴書消晝長,陶情在詩酒。
風雨關心最,尺素時通右。
雲水本無情,風月不常有。
形影澹相遭,誰賓復誰主。
此境妙忘言,天機任魚鳥。
人情有嗜好,玩物喪所守。
昔人欣寄託,寵辱詎關憂。
詠萸何所嗜,弱冠探二酉。
外此大雅音,有時操縵久。
訪我為蕉桐,邀我暫揮手。
夷然若有得,忘疲不生愀。
吁嗟雍門子,數窮遘陽九。
知音古難逢,竽濫徒顏厚。
而我驅風塵,荊棘生指肘。
念子意良殷,為子攄雅抱。
琴心與琴理,天然不飾巧。
意到機常流,天空眾籟吼。
況予浩落懷,揮弦若泉瀏。
落霞淒復清,子*彈我擊缶。
獨鶴唳空愁,參橫欲轉斗。
琴交勝十年,誰謂子言否?神交抑有由,豈因茲小道。
不見韓昌黎,文章博觀採。
有酒不足嘗,談言惜寸略。
吾儕慕曩哲,嘉會良非偶。
相知在須臾,相期在不朽。
子為天下士,我為山中叟。
淡泊期明志,遠志非小草。
寄詩贈良朋,為子聊覆瓿。
參考注釋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門子
(1) 舊時在官府或有錢人家看門通報的人
(2) 門路
(3) 門客
陽九
(1).古代術數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餘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漢書·律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宋 洪邁 《容齋續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雲經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也,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也,為陰數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 洪文敏 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説,與此不同。”
(2).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則有龜負龍擎,文籍其陽九陰六; 共 觸 愚 移,傾缺其天樞地軸。”參閱《靈寶天地運度經》。
(3).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矇。 世祖 撥亂,爰建時雍。”《舊唐書·代宗紀》:“而猶有 李靈耀 作梗, 田承嗣 負恩,命將出軍,勞師弊賦者,蓋陽九之未泰,豈君道之過歟!” 明 邵璨 《香囊記·問卜》:“中途自傷分鳳友,念他鄉戰骨誰收,奈何薄命遭陽九。” 清 錢謙益 《慈光寺》:“嗚呼!卅年來滄桑逼陽九。”
牛燾名句,寄李詠萸(時在寧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