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憶昔一首示直隸眾官》
全文:
憶昔壬午過是郡,甫經災沴民未蘇。
歷覽雖鮮鳩鵠狀,寧免飾觀經蹕途。
其歲夏秋復兩失,調幕乏計惟增吁。
蠲租賜賑不稽澤,救急詎弗遺向隅。
上天好生默旋轉,癸未幸歌西成愉。
昨年夏秋更均穫,桑棉瓜菜皆豐腴。
策驄欣閱元氣復,黃童白叟真歡娛。
戶有崇墉村象美,衣無須捷人面舒。
乃知補苴信何濟,力田豈似逢年乎。
因之逋賦槩豁免,索俾閭閻逭追呼。
方伯有司日扈蹕,此慶共銘汝與吾。
然宜抱愧何脩致,不宜志滿誇祥符。
參考注釋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有司
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三國演義》
召有司案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授之於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扈蹕
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唐 韋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詩:“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舊五代史·世襲傳·李茂貞》:“ 朱玫 之亂, 唐僖宗 再幸 興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論功第一。” 宋 陸游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清 龔自珍 《滿江紅·代家大人題蘇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詞:“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廬落日鞭絲驟。”
乾隆名句,憶昔一首示直隸眾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