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乾隆題張宗蒼補惠泉圖再疊舊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張宗蒼補惠泉圖再疊舊韻》

全文:
夙契清機在惠泉,寺僧作疏熟聞先。
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綠竹紅梅猶假色,行雲流水是真詮。
呼之欲出宗蒼儼,對此怡然漫惘然。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竹爐

亦作“ 竹罏 ”。一種外殼為竹編、內安小缽、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詩之一:“易簡高人意,匡牀竹火爐。” 宋 韓駒 《夜與疏山清公對語因設果供戲成長句》:“竹罏篝火曲木牀,烏柏為燭楓脂香。”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熏坑》:“時當冬月,坑火初燃……所費無多。 江 南柴灶, 閩 楚 竹爐,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尃 《重遊惠山》詩:“竹爐未改前番火,松石強如我輩頑。”

且喜

猶言可喜、幸喜。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一折:“員外,且喜且喜,小姐説今夜晚間約定在 玉清庵 中與你赴期,教我先將的鴛鴦被來了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裝模樣,見説做醮,便肯輕身出觀來到我家。”《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且喜是月半天氣,還辨得出影響來。” 朱*德 《和董**武同志七絕》之四:“抗戰連年秋復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還山

(1).致仕;退隱。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末自 夏汭 ,固乞還山。權憇 汝南縣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喜歸》詞:“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還山》詩之一:“幸遂還山願,蕭然去國輕。”

(2).方言。山區人稱死後葬於山上。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六:“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開導他說:‘你有六七畝好田,飽子飽藥,百年之後,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

畫卷

(1) 成捲軸形的畫

(2) 比喻動人的壯麗場面

補闕

(1).匡補君王的缺失。《左傳·襄公元年》:“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杜預 註:“闕,猶過也。”《後漢書·胡廣傳》:“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闕之益。”《明史·孫磐傳》:“請定建言者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彈權貴者;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且使外廷共見共聞,則懷忠抱義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補闕拾遺,隨時論捄。”

(2).引申為彌補缺漏。 吳格 《<詩三家義集疏>點校說明》:“搜殘補闕,網羅遺佚,為後人提供迄今最完備之三家《詩》讀本。”

(3).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掌供奉諷諫。 北宋 時改為司諫。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設定,均隨設隨罷。《新唐書·儀衛志》:“左補闕一人在左,右補闕一人在右。”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監察為合口椒,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乾隆名句,題張宗蒼補惠泉圖再疊舊韻名句

詩詞推薦

  • 題小畫

    宗衍元代〕山色明人眼,江風冷鬢絲。都將身外事,拂石坐移時。
  • 因覽狀元節推和詩再和一首

    元絳宋代〕緹龠驚年杪,鈴齊戒夙興。連空集霙霰,撇席命賓朋。菌閣盤虛出,箯輿選勝登。山川方晻藹,縞素競飛騰。密著
  • 偈頌四十二首

    釋祖先宋代〕曉來鵲噪一聲聲,象駕崢嶸喜見臨。款聽琅琅終日文,異苗翻秀映叢林。
    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詩詞名句
  •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教示無轍跡,贊之絕涯岸。才發名言,便成形段。月蘆混處鳴鷗,天水連時沒雁。而今對現十成,向道只得一半。
    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詩詞名句
  • 乳峰庵

    釋鑒宋代〕崖竇乳堪啜,凝眸翠作屏。老禪初定起,山鳥中呼名。
    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詩詞名句
  • 淮邊柳

    釋斯植宋代〕寂寞淮邊柳,春來自舞腰。恨生爭戰地,不得近官橋。
    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詩詞名句
  • 送李監岳二首

    陳造宋代〕李侯西州英,早著武士冠。朅來淮上郡,雞群見翠鸞。清詩萬卷余,脫手走銅丸。初聽耳目醒,於讀毛骨寒。解榻
  • 沁園春

    劉克莊宋代〕剝啄誰歟,戶外一賓,布衣麻鞋。有舌端雄辨,機鋒破的,袖中行卷,錦繡成堆。閽啟上賓,儂觀諸老,個主人公
  • 春及軒口號

    乾隆清代〕清游必有清吟句,春及猶憐春意慳。題額偶同五柳逸,對時祗切萬民艱。
  • 山行

    吳騏明代〕雨停知夜艾,酒醒不成眠。雲隙露微月,竹根流暗泉。禽喧晨景動,霞散水紋連。申旦獨延佇,幽情祇自憐。
竹爐且喜還山久,畫卷重看補闕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