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彭的《用韻寄潘仲達》
全文:
淵明解真意,欲辨斯忘言。
我亦厭苦相,頗復參雞園。
潘侯隱於酒,早悟逍遙篇。
兩髯俱似戟,空洞復昭然。
不作逐貧賦,共結貧中緣。
臨江吊公瑾,登樓懷仲宣。
何須畫麟閣,從渠定天山。
君看持漢節,白首自丁年。
參考注釋
明解
(1).熟悉,明了。《後漢書·胡廣傳》:“練達事體,明解朝章。”《北史·崔子樞傳》:“ 子樞 明解世務,所居稱職。”《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洞達《九經》,明解《七略》。”
(2).明達,對事理認識透徹。《北史·甄琛傳》:“ 琛 性輕簡,好嘲謔,故少風望。然明解有乾具,在官清白。”
真意
(1) 真實的意義
生命的真意
(2) 真實的心意
真心真意
(3) 真實的意思;本意
他說的並不是我的真意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李彭名句,用韻寄潘仲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