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闐玉》
全文:
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
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
石蘊山含輝,耳食傳書生。
其實產於水,在石亦浪名。
未治斯為璞,卞和識其精。
設雲隔石識,怪幻乃不經。
回域定全部,和闐駐我兵。
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
驛致貢天閶,瑟若孚勝呈。
瑰寶固匪求,方物亦可聽。
在彼乃恆有,何關王道貞。
璠璵雲於魯,珵珩雲於荊。
今何不見出,紀載誰果誠。
博物折中理,祛惑期可徵。
永言識顛末,詎貴摛詞英。
參考注釋
瑰寶
(1)
(2) 貴重而美麗的珠寶(如寶石或珍珠)
(3) 稀世之珍寶
窺東山之府,即瑰寶溢目。——左思《吳都賦》
方物
(1).本地產物;土產。《書·旅獒》:“無有遠邇,畢獻方物。” 蔡沉 集傳:“方物,方土所生之物。”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九土述職,各貢方物,以效誠耳。” 唐 朱慶餘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殼》詩:“方物就中名最遠,只應愈疾味偏佳。”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方物》:“ 越中 清饞,無過余者,喜啖方物。 北京 則蘋婆果、黃鬣馬牙松…… 山陰 則 破塘 筍、謝橘、 獨山 菱、河蟹、 三江屯 蟶、白蛤、江魚、鰣魚、里河鰦。”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方物見斥,外品流行, 中國 經濟,遂以困匱。”
(2).猶識別;名狀。《國語·楚語下》:“民神雜糅,不可方物。” 韋昭 註:“方,猶別也;物,名也。”《明史·馮恩傳》:“若 鋐 ,則如鬼如蜮,不可方物。”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岷江 ﹞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險,澒洞震動,不可方物。”
(3).指辨別事理。《禮記·內則》:“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 俞樾 《群經平議·禮記三》:“方物者,辨別其事也。惟能辨別其事,故能出謀發慮也。”
(4).仿佛;類似。 唐 儲光羲 《貽余處士》詩:“市亭忽雲搆,方物如山峙。” 章炳麟 《辨詩》:“ 漢 世自 賈生 《惜誓》,上接《楚辭》,《鵩鳥》亦方物《卜居》,而 相如 《大人賦》,自《遠遊》流變。”
(5).指各方的物議。《南史·宋南郡王義宣傳》:“汝與 師護 年時一輩,各有其美,方物之義,亦互有少劣。”《宋書》本傳作“物議亦互有少劣”。
可聽
(1).可以聽從。《三國志·魏志·田疇傳》:“﹝ 太祖 ﹞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世子以 疇 同於 子文 辭祿, 申胥 逃賞,宜勿奪以優其節,尚書令 荀彧 、司隸校尉 鍾繇 亦以為可聽。”
(2).好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心頭小人》:“唱崑曲,音節殊可聽。”
乾隆名句,和闐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