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因的《鼎湖》
全文:
有唐天子天寶初,禮官學士披圖書。
推本黃帝九雲車,曾跨火龍升天衢。
世傳虢略留鼎湖,世傳橋山晏神輿。
真人起滅不異塗,霓來吹落火龍鬚。
一須落處生萬蕪,春風秋霜榮復枯。
頂峰千丈金芙蕖,一葉金華落婺墟。
天子聞之為嗟吁,大封山川名仙都。
姓劉天師半山居,修真自結草屠蘇。
始嚴祠宇辟一區,至今名篆存珷玞。
上下萬年變萬殊,水雲依舊本扶疏。
事載鹹通端不誣,世更五代跡不除。
鉅宋興王握乾符,慶源尊祖禮何如。
乃命天下嚴殿廬,治平天子榜玉虛。
北客南來一字無,飄飄含蓼政如荼。
崆峒童子真吾徒,心閒神應微囁嚅。
盡收勝概賦歸歟,歸去山東作畫圖。
參考注釋
世傳
世代相傳;祖傳
鼎湖
(1).地名。古代傳說 黃帝 在 鼎湖 乘龍升天。 唐 顧況 《相和歌辭·短歌行》:“ 軒轅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風行》:“ 鼎湖 不見飛蒼龍,阿閣何時棲赤鳳。”
(2).借指帝王。《陳書·沉炯傳》:“臣聞 喬山 雖掩,鼎湖之靈可祠。” 清 吳偉業 《圓圓曲》:“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3).指帝王崩逝。《周書·靜帝紀》:“先皇晏駕,萬國深鼎湖之痛,四海窮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盼望,兵燹難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劍無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賀當陽。” 柳亞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曆皇帝殉國紀念節也前十數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賦此》詩:“赤縣重開新日月,鼎湖遺恨舊風雷。”
(4).宮名。《文選·揚雄<羽獵賦>》:“ 武帝 廣開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晉灼 曰:“ 鼎湖宮 ,《黃圖》以為在 藍田 。”《漢書·揚雄傳》作“鼎胡”。《三輔黃圖·甘泉宮》:“ 鼎湖宮 ,在 湖城縣 界…… 漢武帝 於此建宮。”
橋山
(1).山名。在今 陝西省 黃陵縣 西北,相傳為 黃帝 葬處。 沮水 穿山而過,山狀如橋,故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覽》:“ 黃帝 冢在 上郡橋山 。”後因以借指 黃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山陵之建也,以公檢校將作大匠。游衣 漢 寢之外,抱劍 橋山 之下。” 唐 張祜 《憲宗皇帝輓歌詞》:“ 橋山 非遠地,雲去莫疑峯。”
(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縣 東南。上有 黃帝 和 唐堯 廟。《魏書·太宗紀》:“幸 橋山 ,遣使者祠 黃帝 、 唐堯 廟。”
神輿
(1).謂天子的乘輿。 晉 陸雲 《盛德頌》:“或冀神輿降觀,薄狩五服,時邁玉輅,言巡茲邑。”
(2).謂載神主的車駕。《宋史·禮志十二》:“明日,復行薦享如禮,禮儀使奉神輿行,帝出幄導至 宣德門 外。”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八》:“社會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賽會這一日抬一回神輿。”
(3).泛指靈柩。 宋 蘇舜欽 《廣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銘》:“護神輿還 南都 ,祔先侍郎之墓。”
張因名句,鼎湖名句
名句推薦
丁甲常為使,王侯不得臣
鄧道樞《送林道士歸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