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畢仲游的《送交代楊應之判官歸洛》
全文:
借問楊夫子,還家洛浦春。
兩為黃綬吏,雙健白頭親。
烏帽斜攲面,斑衣穩稱身。
鵲靈方報喜,龜夢久方神。
高臥今賢相,居閒舊老臣。
上堂從隱几,侍坐好書紳。
存沒空懷感,交遊素耐貧。
先生墳上淚,御史甑中塵。
嵩頂饒穿屐,伊流慣幅巾。
直弦歌太尉,曲學笑平津。
自滯心元懶,偷閒味卻真。
折腰陶靖節,散發屈靈均。
王屋風鳴籟,龍門月漾銀。
白芽烹澗水,綠筍當江蓴。
折鹿諸儒喜,騎驢大尹嗔。
贈人袍已弊,賒酒券常新。
小子元疏放,忘歸任屈伸。
馬肝嗟屢食,犬吠脫無因。
文史慚方朔,形骸謝伯倫。
恥同珠履客,寧作醉鄉人。
瓜熟叨為代,情親願卜鄰。
乞箋金躑躅,試研玉麒麟。
祖道無供帳,停車有吐茵。
心胸兩傾倒,轇轕動星辰。
參考注釋
烏帽
黑帽。唐時貴族戴烏紗帽,後來上下通用。烏紗帽後來成為閒居的常服。簡稱烏紗
忠烈青衣烏帽。——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斜攲
亦作“ 斜欹 ”。亦作“ 斜敧 ”。1.傾斜;歪斜。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烏帽斜欹倒佩魚,靜街偷步訪仙居。”
(2).斜靠。 南唐 陳陶 《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之六:“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攲十二樓。” 宋 李清照 《蝶戀花》詞:“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敧,枕損釵頭鳳。”敧,一本作“ 欹 ”。 王統照 《沉思》:“他似是仍然看見她的充實、美滿、如雲石琢成的身子還斜欹在那個沙發上。”
斑衣
(1). 漢 代虎賁騎士著的虎紋單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被豳文,跨野馬” 裴駰 集解引 晉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馬貞 索隱引 文穎 曰:“著斑文之衣。《輿服志》雲‘虎賁騎被虎文單衣’,單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張裕傳》:“﹝ 張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斑衣受 稷 ( 張稷 )杖。”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滿泛椒觴獻壽,斑衣侍,雲母分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錦衣舞處更籌晚,更舞斑衣歡笑好,靖忠猷,佐聖朝。”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俾得歸供菽水,入侍刀圭。則此一日之斑衣,即終身之結草矣。”參見“ 斑衣戲彩 ”。
稱身
(衣服)合身
畢仲游名句,送交代楊應之判官歸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