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五·西涼伎(刺封疆之臣也)》
全文:
西涼伎,裝作胡人跳獅子。
雲是安西都護來獻此,大胸怒目咆哮視,當場奮迅舞弗已,忽傳安西歸路絕,獅子向西啼不止。
邊將常陳斯樂傲諸蕃,以為能制彼生死。
西涼伎,未陷涼州時,觀此誠可耳。
涼州既陷四十年,觀此應為不知恥。
昔也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詎止失去西安萬里疆,乃至鳳翔為西鄙。
何待老兵前致辭,早使諸蕃笑冷齒。
西涼伎,自從王晙掩毗伽於奚落水。
契丹失信兵不赴,拔悉密敗走北庭徙。
突厥遂張盡有默啜眾,侵尋掠涼州而有之矣。
西涼伎,涼州之患實因封疆之臣喜功好事始。
寄語孟浪開邊人,將欲度人先度已。
參考注釋
突厥
南北朝至唐朝我國西北地區民族。公元六世紀遊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初屬柔然族。西魏時首領土門連續敗鐵勃,破柔然,建立政權,東至遼海,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為東西兩部,唐太宗貞觀四年攻滅東*突*厥,顯慶四年唐又滅西突厥,餘部西遷中亞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涼州
(1).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曲。原是 涼州 一帶的地方歌曲, 唐 開元 中由 西涼府 都督 郭知運 進。 唐 王昌齡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頭,梨園弟子和《涼州》。” 唐 杜牧 《河湟》詩:“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而 天寶 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
(2). 唐 代軟舞曲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志和 遂於懷中出一桐木合子,方數寸,中有物,名蠅虎子,數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雲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為五隊,令舞《涼州》。”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舞工》:“軟舞曲有《涼州》、《緑腰》、《蘇合香》、《屈柘》、《團圓旋》、《甘州》等。”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五·西涼伎(刺封疆之臣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