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淵的《再用送昭遠詩韻寄昭遠昆仲》
全文:
六經學不傳,誰能尋墜緒。
君家有師承,不數蟲魚注。
公子韋氏門,粲若五星聚。
胸中容萬頃,一一黃叔度。
人情悅紛華,世路爭馳騖。
取樂須臾間,轉首已失據。
餘生末俗中,蚤幸識夷路。
折桂從乃翁,頻年麾不去。
冉有豈辭仆,樊遲亦能御。
雍容荊渚間,夫子步亦步。
初從言下入,筌蹄索魚兔。
終遂義中行,良樂驅騏縶。
有時坐終夕,收視息浮慮。
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處。
別來能幾時,心月翳雲霧。
諸郎幸不遠,寄語多予悟。
坐為塵事攖,空詠別知賦。
遙想玉華游,春夢如飛絮。
參考注釋
餘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倖存的生命
劫後餘生
末俗
(1).謂末世的習俗,低下的習俗。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偽彌深。”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末俗偷巧,內荏外剛。” 宋 王安石 《楊劉》詩:“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釗 《青春》:“末俗澆漓,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虛 《高思誠詠白堂記》:“ 樂天 之詩,坦白平易,直以寫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厭乎人意,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三》:“今末俗淺識,殊無知者。” 清 納蘭性德 《雜詩》之三:“吚吚奏《皇華》,末俗自不識。”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與“僧侶”相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之》:“猶憐末俗愚難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火葬倡於釋氏,末俗因之。”
夷路
平坦的道路。 晉 潘尼 《贈河陽詩》:“逸驥騰夷路,潛龍躍洪波。” 唐 司空圖 《十會齋文》:“闢夷路於前程,遏騰波於沸鼎。”
陳淵名句,再用送昭遠詩韻寄昭遠昆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