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令服寬典,不忍投四裔

呂陶答任師中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答任師中》

全文: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經歲。
終日對山吟,何嘗問陰霽。
自知有義命,百事安拙計。
每蒙親朋念,尺書來者繼。
豈徒問寒溫,亦惑慰窮滯。
惟公見愛心,不逐時情替。
親迂老匠筆,特枉長吟惠。
良金豈雕刻,文錦自燦麗。
太羹充餒腸,靈藥去昏翳。
所得適所懷,拜賜敢不勵。
詩騷久寂寞,俗士鮮緝綴。
公常得之深,豪贍有規制。
頃聞湖州禍,文字倦且廢。
朝廷極仁恕,風俗當訓厲。
終令服寬典,不忍投四裔
吾儕今唱酬,正可頌治世。
況當導情性,無自取罪戾。
敢於韶濩前,率爾獻鄭衛。

呂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寬典

(1).寬大的法令。 唐 劉禹錫 《謝上連州刺史表》:“亦緣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眾,競生口語,廣肆加誣,伏賴陛下至仁,特從寬典。”《舊唐書·刑法志》:“其後雖存寬典,而犯者漸少。”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二》:“可見前代此禁甚嚴,不知何時乃變成寬典耳。”

(2).引申指寬大的待遇。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申報月刊》上尚能發表,蓋當局對於出版者之交情,非對於我之寬典。”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四裔

(1).指 幽州 、 崇山 、 三危 、 羽山 四個邊遠地區。因在四方邊裔,故稱。語出《書·舜典》:“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竄 三苗 於 三危 ,殛 鯀 於 羽山 。”按, 孔 傳, 幽州 ,北裔; 崇山 ,南裔; 三危 ,西裔; 羽山 ,東裔。《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於四門,流四凶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2).指四方邊遠之地。 漢 班固 《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白瓷》:“若夫 中華 四裔,馳名獵取者,皆 饒郡 浮梁 、 景德鎮 之產也。”

(3).指四方邊遠地帶的人。《明史·文苑傳二·羅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惡,啟遠人慢朝廷心。”

呂陶名句,答任師中名句

詩詞推薦

終令服寬典,不忍投四裔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