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與求的《次韻曾守懷玲瓏山》
全文:
泉石有膏盲,料理費和緩。
風埃客子游,夢想異相半。
端如饜羊酪,投匕念鄉饌。
懷哉小玲瓏,舊賞記酣宴。
玉女下雲窗,輕我年未冠。
誅茅老三間,此意已懸斷。
少須草堂資,兩足那可絆。
謝公愛東山,自結尋幽伴。
詩筒忽相先,紙價豈容賤。
流傳從使君,感此歸思亂。
擷蘭躡危根,漱石俯長澗。
野性等麋鹿,百嗜寧食薦。
攬衣中夜興,測漏疾流眄。
扃步愧駑筋,卑飛傷短翰。
正使屐齒折,未救斧柯爛。
時節脫復徂,遲莫空浩嘆。
何當脂下澤,去路郁交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正使
(1).縱使;即使。《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高貴鄉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宋 蘇軾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正使自今雨止,已非豐歲。”
(2).外國派來或派往外國的正式使臣。對副使而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嘉慶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來至邊界議禮,不合而返。”
屐齒
(1).屐底的齒。《晉書·王述傳》:“雞子圓轉不止,便下牀以屐齒踏之,又不得。” 唐 獨孤及 《山中春思》詩:“花落沒屐齒,風動羣不香。”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謝寄西遊行記》之二:“緣苔躡蔓知多少,千里歸來屐齒蒼。” 清 趙翼 《哭王述庵侍郎》詩:“ 蒲褐山房 緑樹陰,中有兩人屐齒跡。”
(2).指足跡;遊蹤。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漫郎宅里,中興碑下,應留屐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國初 常熟 多畫師。有 黃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離奇俶詭,為古人屐齒所不到。”
(3).指履聲,腳步聲。 明 王世貞 《曾太學攜酒見訪作》詩:“花宮寂無事,屐齒破高眠。” 清 吳偉業 《九峰草堂歌》:“屐齒俄聞到 茂先 ,一坐傾靡再張飲。”
斧柯
(1).斧柄。《逸周書·和寤》:“毫末不掇,將成斧柯。” 漢 賈誼 《新書·審微》:“焰焰弗滅,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二:“誰見枯城櫱,青青成斧柯。”
(2).喻指權柄。 漢 蔡邕 《琴操·龜山操》:“予欲望 魯 兮, 龜山 蔽之,手無斧柯,奈 龜山 何?” 清 黃遵憲 《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豈能無斧柯,皇皇行仁義。”《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湖北調查部紀事敘例》:“循《春秋》之公例,何必手有斧柯;守筆削之微權,聊以盡其責任。”
(3).借稱媒人。語本《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議婚》:“ 潤玉 年已及笄,要覓一婿,斧柯之任,相屬何如?”《好逑傳》第八回:“在臺兄處事,毫不沾滯,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學生旁觀,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
(4).山名。在 廣東省 高要縣 ,以產端硯石著名,因借指硯。 唐 韓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賦詩代書》:“斧柯新樣勝珠璣,堪贊星郎染翰時。”
沈與求名句,次韻曾守懷玲瓏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