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頌的《又次王侍郎韻》
全文:
禮藉標三瑞,靈篇首五芝。
忽傳神草植,高出廟垣楣。
物色甘泉詔,形容繆襲辭。
敷榮連刻桷,滋液本華池。
運應承平旦,辰臨孟夏時。
階蓂符歷數,豐芑協聲詩。
尊祖誠斯洽,稱觴禮所宜。
共知天輔德,萬葉固皇枝。
參考注釋
階蓂
即蓂莢。瑞草名,夾階而生,故名。《竹書紀年》卷上:“﹝ 帝堯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 唐 趙彥昭 《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庭樹千花發,階蓂七葉新。”
歷數
一件一件地列舉
歷數敵人的罪行
豐芑
(1).《詩·大雅·文王有聲》:“ 豐水 有芑, 武王 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武王 烝哉。” 孔穎達 疏:“ 豐水 是無情之物,猶以潤澤而生菜為己事,況 武王 豈不以功業為事乎。言實以功業為事,思得澤及後人,故遺傳其所以順天下之謀,以安敬事之子孫。”後以“豐芑”指《詩·大雅·文王有聲》。 宋 魏了翁 《安少保果州生祠記》:“ 周 自 文 、 武 、 成 、 康 以來,《棫模》、《豐芑》、《嵩高》、《烝民》歌詠得人,本非一世之積。”
(2).指帝王慎選儲君,教育子孫。用《詩·大雅·文王有聲》典故。《宋史·樂志十四》:“ 豐 芑貽謀,建爾元子。” 清 顧汧 《玉牒賦》:“追 豐 芑而踵武,與 有邰 而共轂。”
(3).指帝王推衍教育子孫之澤於國人,廣設學校,為國儲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廣學校以儲材;非惟衍 豐 芑以貽後人,蓋亦隆 漢 都而尊上國。” 元 柳貫 《處州路新修廟學碑銘》:“將令千里之民,均霑 豐 芑之澤,仁漸義漬,貽訓遠矣。” 明 張居正 《翰林院讀書說》:“聖天子迺猶念傾 豐 芑,網羅草澤,特選爾諸士,登諸詞苑。”
(4).指一般人對子孫的教育培養。 元 吳萊 《遣兒諤初就學》詩:“ 豐 芑務貽謀, 宋 苗寧揠長。” 明 章懋 《芙蓉書屋》詩:“回視昔年讀書處,溪上芙蓉即 豐 芑;貽謀萬卷書傳香,更有鳳毛為世瑞。”
(5).借指國家奠基之地。 明太祖 建都於 南京 , 成祖 北遷,仍建為 留都 。 明 代詩文時以“豐芑”指 南京 。 明 楊漣 《與熊操江書》:“ 豐 芑重地,鼎藉紀綱。眼明力定,識遠機沉,中間葆護正人,肅清邪崇(祟),綏靖地方, 留都 宮殿山川,另是一番清明氣色,固已社稷實式憑之。” 清 黃宗羲 《陳定生先生墓志銘》:“會 眉生 保舉入 京 ,劾 楊武陵 ,並及 大鋮 妄畫條陳,鼓煽 豐 芑, 大鋮 始阻喪,先生與 次尾 因草, 留都 防亂揭。”
聲詩
樂歌。《禮記·樂記》:“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勒之金石,播之聲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琴,他教我閉門學禁指,留意譜聲詩,調養聖賢心,洗盪 巢 由 耳。” 章炳麟 《辨詩》:“瞽師瞍矇,皆掌聲詩,即詩與箴一實也。”
蘇頌名句,又次王侍郎韻名句
名句推薦
禿筆作真書,淡靜前無古
啟功《贊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