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崔日知的《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台名賢》
全文:
弱齡好經籍,披卷即怡然。
覃精四十載,馳騁數千言。
孔壁采遺篆,周韋考絕編。
袁公論劍術,孫子敘兵篇。
魯史君臣道,姬書日月懸。
從師改炎燠,負笈遍山川。
上異西河夏,中非北海玄。
光榮拾青紫,名價接通賢。
既重萬鍾樂,寧思二頃田。
長戟同分虎,高冠亞附蟬。
晚懷重虛曠,養志息雕鐫。
登高慚思拙,匠物謝情妍。
不慕張平子,寧希王仲宣。
誰謂登龍日,翻成刻鵠年。
循循勞善誘,軋軋思微牽。
琢磨才既竭,鑽仰德彌堅。
朽木誠為諭,捫心徒自憐。
終期吞鳥夢,振翼上雲煙。
賦成先擲地,詞高直掞天。
更執摳衣禮,仍開函丈筵。
霧披槐市藹,水靜璧池圓。
願逐從風葉,飛舞翰林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摳衣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職》:“已食者作,摳衣而降,旋而鄉席,各徹其餽,如於賓客。”《禮記·曲禮上》:“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唐 李邕 《大照禪師塔銘》:“負笈 梁 許 ,摳衣 班 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見贈》詩:“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其摳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贊善而秉方冊, 及 ( 獨孤及 )之為文可徵矣。”
函丈
亦作“ 函杖 ”。1.《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鄭玄 註:“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原謂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席之間相距一丈。後用以指:講學的坐席。《隋書·煬帝紀上》:“自時厥後,軍國多虞,雖復黌宇時建,示同愛禮,函丈或陳,殆為虛器。” 宋 陸游 《齋中雜興》詩之一:“成童入鄉校,諸老席函丈。” 清 納蘭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牓發之日,隨諸生後端拜堂下,仰瞻風采,心神肅然。既而屢賜延接,引之函丈之側。”
(2).對前輩學者或老師的敬稱。 宋 陸游 《江西到任謝史丞相啟》:“早親函丈,偶竊緒餘,曾未免於鄉人,乃見待以國士。” 金 王若虛 《跋王進之墨本<孝經>》:“吾友 王進之 得其墨本而寶蓄之,仍圖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徐渭 《答龍溪師書》:“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顧炎武 《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詩:“函杖天涯遠,杓衡歲序移。無繇承問訊,祗益嘆差池。” 子虛子 《湘事記》:“九月十四日 芝祥 來電曰:‘ 瀏陽 劉蔚廬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並告 組庵 。’”
崔日知名句,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台名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