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弼的《韜光庵》
全文:
谷鳥與我言,怨殺白太傳。
借問何以然,攜卻山僧去。
山僧未去時,前盤一尾蛇,後踞一頭虎,吸雲嘯風繞窗戶。
山僧已去了,鶴來踏翻藤,猿到拗折樹,亂筱枯柴塞行路。
抑將廬於嵩高之陽,溫洛之滸,諸天散花復呵護。
抑將慕羶逐臭,亡魂喪魄,委枯骸於北邙之狐兔。
荒台兮尚存,破屋兮如故,惟有山僧不知處。
世間萬事誰始終,極目寒江起煙霧。
參考注釋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已去
表示從現在起到將來的時間。“已”同“以”。可譯成“以後”
從此已去。——唐· 李朝威《柳毅傳》
拗折
(1).斷折。 唐 顧況 《露青竹杖歌》:“稚子覓衣挑仰穴,家童拾薪幾拗折。” 宋 陸游 《送佛照光老赴徑山》詩:“ 大覺 住 育王 ,拗折拄杖強到底。”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謝恩官肯見憐,休拗折並頭蓮,莫掐殺雙飛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景州 一宦家子,好取貓犬之類,拗折其足。捩之向後,觀其孑孓跳號以為戲。”
(2).彎曲。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三一:“ 王子敬 作一筆草書,世稱‘墨妙’。然一帖之中,語雖連貫,而字形嚮背各殊,必於一筆,未免有拗折牽連之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鍾生》:“然後喚肩輿,入 南山 十餘里。山徑拗折絶險,不復可乘。” 何垠 註:“拗折,謂山徑盤曲也。” 李國楠 《鵓鴣》:“世界上竟有這種房屋,用池塘的蘆葦梢頭拗折成小窩,這種窩兒隨著水波起伏而浮動。”
拗口不順。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七十:“即因 王介甫 之文拗折類其為人,所以奇峭動目。”
枯柴
乾柴。《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乃取蒙衝鬭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 金 元好問 《清明日改葬阿辛》詩:“ 孟郊 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詩哭杏殤。”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為行路。——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周弼名句,韜光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