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戴仔偶成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仔的《偶成》

全文:
尚想夷與齊,求仁無怨嘖。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戴仔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戴仔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書法作品欣賞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太史

(1)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2)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參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戴仔名句,偶成名句

詩詞推薦

  • 雜感

    陸游宋代〕十月可釀酒,六月可作醬,兒曹念乃翁,左右日供養。比鄰有老疾,亦復致一餉;老老以及人,此義古所尚。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
  • 葉守奉詔祠神霄二首·其二

    蘇過宋代〕正直神所予,誠存邪自閒。齋壇夜寂寞,天風吹佩環。想像鸞鶴駕,雲霞隘空山。翩躚款帝闉,群馭相追攀。屏息
  • 塔灣行宮五依皇祖詩韻

    乾隆清代〕五度南巡五歲華,亦經五次韻更麻。豫游敢逞已之欲,中外由來帝者家。䀨耳早嫌絲與竹,怡情那在鳥和花。堯年
  • 壽寧寺

    乾隆清代〕山為仁者壽,地得一以寧。世出世間法,平等非逕庭。淨域多招提,隨遇可憩停。習靜亦云偶,忘物實未能。一仁
  • 書堂遇雨

    華岳宋代〕風疊雲成片,溝搓水作層。濕書移案避,添硯就檐承。瓦擊聲疑雹,窗低暗欲燈。須臾西漏日,晴意慢騰騰。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
  • 洞山十詠中澗

    金履祥宋代〕雪液風來自石峰,金華眾壑此為中。須知流出此山外,更會群流共入東。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
  • 三月十七日食梅子有感

    舒岳祥宋代〕春事已隨花事殘,東風急處省憑欄。枝頭青子生來苦,守得黃時也自酸。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
  •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發雪毿毿,心老憨憨。指南話北,破二作三。守宗風之符節,握佛祖之鎚鉗。陶形鑄器模楷妙,迸火流金爐鞴炎。
  • 切切

    韓維宋代〕我懷切切重切切,今日歸當去年月。香車不復故道來,血淚空沾舊行轍。嚴風正射人面過,凍地惟憂馬蹄裂。舉頭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
  • 和梅氏西澗韻

    薛師石宋代〕此處宜新月,開門必向西。近江潮有信,初種樹猶低。何日尋梅隱,移船系柳堤。詩篇滿窗戶,留壁待余題。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
誰傳採薇音,荒哉太史筆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