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高登的《還山招陳希韓》
全文:
乾坤莽回互,日月相盪摩。
百年才瞬息,萬類總么麽。
是身非吾有,造物如我何。
觸事會心少,幽棲廢興多。
眷言意所適,樂此山之阿。
修篁擢親乾,老木榮舊柯。
谷聲傳地籟,松韶答天和。
獨石介而安,寒泉淡無波。
園蔬掇纖嫩,名果仍駢羅。
紅綻著雨花,碧卷受風荷。
隨意坐莓苔,絺衣掛薜蘿。
得酒即酩酊,作詩苦吟喔。
嘯長情浩蕩,舞短影婆娑。
妻奴鹿門趣,黃綺商山歌。
崎嶇路辭遙,迢遞誰見過。
交親憶同調,出處矢靡他。
每憐傷弓禽,因感赴燭蛾。
無心更□□,試藝趁投戈。
自覺此身浮,相看雙鬢皤。
人事何時休,歸來勿蹉跎。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聲傳
指傳聞之事。《宋書·庾炳之傳》:“伏願深加三思,試以諸聲傳,普訪諸可顧問者。”
地籟
(1).風吹大地的孔穴而發出的聲響。《莊子·齊物論》:“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 成玄英 疏:“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乎!” 宋 陸游 《雪歌》:“初聞萬竅號地籟,已見六出飛天花。” 金 元好問 《空山河巨川虛白庵》詩之一:“空谷自能生地籟,浮雲爭得翳天光!”
(2).指穴谷。 清 徐昂發 《雁門關》詩:“側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籟。”
天和
(1).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莊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為邪僻,視聽純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歸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訓》:“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於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諷》詩:“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紅樓夢》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2).謂人體之元氣。《文子·下德》:“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虛懷養天和,肯徇奔走鬧。”《封神演義》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 清 顧炎武 《寄子嚴》詩:“不幸喪厥明,猶能保天和。”
(3).天氣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之二:“鳥鳴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高登名句,還山招陳希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