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
全文:
吾聞海之大,物類無窮極。
蟲蝦淺水間,蠃蜆如山積。
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
收藏各有時,嗜好無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測。
波濤浩渺中,島嶼生頃刻。
俄而沒不見,始悟出背脊。
有時隨潮來,暴死疑遭謫。
海人相呼集,刀鋸爭剖析。
骨節駭專車,須芒侔◇戟。
腥聞數十里,余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歸,固有含容德。
潛奇與秘寶,萬狀不一識。
嗟彼達頭微,誰傳到京國。
乾枯少滋味,治洗費炮炙。
聊茲知異物,豈足薦佳客。
一旦辱君詩,虛名從此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乾枯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麥行》:“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十一:“貧兒二畝地,乾枯十樹桑。” 張天翼 《脊背與奶*子》:“他覺得一切的景物都可愛起來。那些乾枯的瘦樹仿佛很苗條。”
2.乾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澀。”
3.乾癟;瘦瘠。 唐 竇臮 《述書賦》下:“雖則筋骨乾枯,終是精神嶮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素足女》:“今婦人纏足……其體質乾枯,腥穢特甚。” 張天翼 《兒女們》:“脖子有點痠疼--似乎撐不起這乾枯的腦袋。”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作詩圓熟》:“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間,則可與古作者並驅矣。” 朱光潛 《談文學·文學與人生》:“一個對於文藝有修養的人決不感覺到世界的乾枯或人生的苦悶。”
5.枯竭;罄盡。 蕭紅 《橋》:“她的歌詞漸漸的乾枯了。”
滋味
味道
鮮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炮炙
炮製中藥;燒烤;烘烤
歐陽修名句,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