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全文:
代北有豪鷹,生子毛盡赤。
渥窪騏驥兒,尤異是龍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輩伯。
人間好少年,不必須白晰。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賓客。
十九授校書,二十聲輝赫。
眾中每一見,使我潛動魄。
自恐二男兒,辛勤養無益。
乾元元年春,萬姓始安宅。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遠適。
倚門固有望,斂衽就行役。
南登吟白華,已見楚山碧。
藹藹鹹陽都,冠蓋日雲積。
何時太夫人,堂上會親戚。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
歸期豈爛漫,別意終感激。
顧我蓬屋姿,謬通金閨籍。
小來習性懶,晚節慵轉劇。
每愁悔吝作,如覺天地窄。
羨君齒髮新,行己能夕惕。
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吃。
回身視綠野,慘澹如荒澤。
老雁春忍飢,哀號待枯麥。
時哉高飛燕,絢練新羽翮。
長雲濕褒斜,漢水饒巨石。
無令軒車遲,衰疾悲夙昔。
參考注釋
倚門
(1).《戰國策·齊策六》:“ 王孫賈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後因以“倚門”或“倚閭”謂父母望子歸來之心殷切。 唐 張說 《岳州別姚司馬紹之制許歸侍》詩:“天從扇枕願,人遂倚門情。” 宋 曾鞏 《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竊計臣老母之心,聞臣而來,倚門之望,固已深切。” 清 錢謙益 《母劉氏仍前贈制》:“古之賢母,望倚門而辭伏劍者,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著門。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時節慾黃昏,無憀獨倚門。”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門大駡。”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離 楚 粵 間,其伯姊遣人要歸,倚門哭之。”
(3).舊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孫華 《維揚舟中作》詩之二:“空谷未聞傾國貌,褰帷都作倚門妝。” 清 汪中 《經舊苑吊馬守真文》:“婉孌倚門之笑,綢繆鼓瑟之娛,諒非得已。”參見“ 倚門賣笑 ”。
固有
從一開始就有的
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改造我們的學習》
斂衽
(1) 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2) 指婦女行禮
女斂衽作答
行役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詩·魏風·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 賈公彥 疏:“行謂巡狩,役謂役作。”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唐 戴叔倫 《將巡郴永途中作》詩:“行役留三 楚 ,思歸又一春。”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計之,二十歲而入伍,五十歲而出伍,始終三十年,止歷七踐更耳。”
(2).泛稱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天下名山福地,類因行役窮日力,且為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竟失一往,貽終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憂庵記》:“余好游,時時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憂庵也。” 郁達夫 《星洲既陷厄蘇島困孤舟中賦此見志》詩:“傷亂倦行役,西來又一關。”
杜甫名句,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名句
名句推薦
回頭夕陽外,煙渚白鷗輕
薛漢《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