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芋僧高曾約話,負苓者黠不傳名

劉克莊試筆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試筆二首》

全文:
老子歸來作麽生,掃空諸有覺身輕。
觸蠻大戰兩蝸角,甫白相酬二鳥鳴。
煨芋僧高曾約話,負苓者黠不傳名
世間無過村田樂,莫怪龐公懶入城。

劉克莊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煨芋

唐 衡岳寺 有僧,性懶而食殘,自號 懶殘 。 李泌 異之,夜半往見。時 懶殘 撥火煨芋。見 泌 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見《宋高僧傳》卷十九、《鄴侯外傳》。後因以“煨芋”為典,多指方外之遇。 宋 劉克莊 《懷保寧聰老》詩:“探梅尚憶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爐。” 明 高啟 《過海雲院贈及長老》詩:“紫藤塢里歸逢雪,煨芋曾煩慰客愁。” 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予告歸里和司農公韻》之四:“蕭寺閒行煨芋少,虛壇夜禮降真多。”

高曾

(1).高祖和曾祖。 宋 文天祥 《題中書直院劉左史震孫雲萍錄》:“ 忠肅公 , 朔 人,以直節名一代,今中書左史負沉厚剛峭之氣,以‘朔’名齋,蓋於高曾規矩焉。” 清 方苞 《岩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 歙縣 曹晉袁 傳其高曾以下,遠近宗婦貞烈者四十有五人。”

(2).泛指遠祖。 清 龔自珍 《平均篇》:“語百姓曰:爾懼兵燹乎?則將起其高曾於九京而問之。”

負苓者

傳說善談《易》道之隱者。見 唐 王續 《負苓者傳》。 宋 劉克莊 《別張季》詩:“昔謁西山過里中,談兵論《易》氣如虹,若非遇彼負苓者,必是傳於墜履翁。”

不傳

不移動。《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幾不傳。” 鄭玄 註:“傳,移也。”

不傳習。《史記·五帝紀論》:“ 孔子 所傳 宰予 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司馬貞 索隱:“二者皆非正經,故 漢 時儒者以為非聖人之言多不傳學也。”

劉克莊名句,試筆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煨芋僧高曾約話,負苓者黠不傳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