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之道的《送董令升舍人歸朋溪二首》
全文:
西掖歸來鬢未華,著書論字當生涯。
撐腸何止五千卷,溢篋定逾三十車。
秋露青黃新種橘,春風紅紫舊栽花。
東還貪逐朋溪樂,只恐金鑾詔草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秋露
(1).秋日的露水。 南朝 宋 顏延之 《祭屈原文》:“秋露未凝,歸神太素。” 隋 薛道衡 《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師,秋露凝甘,遍於竹葦。” 唐 杜甫 《移居公*安敬贈衛大郎》詩:“水煙通徑草,秋露接園葵。”
(2).指清酒。 宋 蘇軾 《濁醪有妙理賦》:“湛若秋露,穆如春風,疑宿雲之解駮,漏朝日之暾紅,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 明 高啟 《次韻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玉壺一雙秋露傾,唯此可以忘吾情。” 金檀 輯註:“《庶物異名疏》:‘薌林秋露, 向白恭 酒名。’”
(3).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有“秋露如珠”之句,後因以“秋露”喻明珠。 元 張憲 《孥弟走馬歌》:“金龍五爪蟠彩袍,滿背真珠撒秋露。”
青黃
(1).青色和黃色。《楚辭·九章·橘頌》:“緑葉素榮,紛其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王逸 註:“言橘葉青,其實黃,雜糅俱盛,爛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東郊》詩:“水墨依林寺,青黃負郭田。”
(2).又指黃中帶青。形容不健康的臉色。 張天翼 《仇恨》:“每張青黃的臉上沒了先前的興奮。”
(3).泛指色彩。 漢 王充 《論衡·別通》:“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凡摛表五色,貴在時見,若青黃屢出,則繁而不珍。” 宋 蘇舜欽 《上執政啟》:“匠者得溝中之斷木,飾以青黃。”
(4).謂用彩色加以修飾。語出《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 唐 韓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願為材。犧尊青黃,乃木之災。” 宋 蘇軾 《謝中書舍人啟》:“溝中不願於青黃,爨下無心於宮徵。”
(5).指四時之樂。《漢書·禮樂志》:“靈安留,吟青黃。” 顏師古 註:“青黃,謂四時之樂也。”
(6).猶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偏是咱學校朝堂,混賢奸不問青黃。”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紅紫
(1).紅色與紫色。古代以青、赤、白、黑、黃為正色,紅紫則是正色以外的間色。《論語·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 朱熹 集註:“紅紫,閒色不正,且近於婦人女子之服也。褻服,私居服也。”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蒼蠅紅紫’。曰:‘明視。’” 李軌 註:“蒼蠅間於白黑;紅紫,似朱而非朱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清 曹寅 《孔雀》詩:“有時妬紅紫,獨立愁雲天。”
(2).紅花與紫花。 唐 韓愈 《晚春》詩:“草樹知春久不歸,百般紅紫鬭芳菲。” 宋 韓維 《送孔先生還山》詩:“東風吹百花,紅紫滿巖谷。”
栽花
(1). 晉 潘岳 任 河陽 縣令時,在縣中滿栽桃李,傳為美談。後因以“栽花”稱揚縣令。 清 陳維崧 《秋霽·送江辰六之任益陽》詞:“江山未老,又逢仙令栽花到。”
(2).指種痘。參見“ 栽花先生 ”。
王之道名句,送董令升舍人歸朋溪二首名句
名句推薦
攢葉圓端蒼玉潤,托出繁英,色勝棠櫻嫩
葉聖陶《蝶戀花·雲錦杜鵑》
詩詞推薦
![秋露青黃新種橘,春風紅紫舊栽花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