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維的《贈裴迪》
全文:
不相見,不相見來久。
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
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
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手本
(1).訴狀。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行路難》是 東陽 柴廓 所造。 寶月 嘗憩其家,會 廓 亡,因竊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
(2).公文。 明 張居正 《明制體以重王言疏》:“凡官員應給誥勑,該部題奉欽依手本到閣,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詳改定,謄寫進呈,候批紅髮下,撰述官用關防掛號,然後發中書舍人寫軸用寶,此定製也。”
(3). 明 清 時見上司、座師或貴官所用的名帖。寫信時則附於信中,對方謙遜常封還。《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府尹 遂將參見人員花名手本,逐一點過不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忽然門上傳進一個手本來,乃是:‘舊治下 雲南 貢生 張寅 稟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鮑文卿 領著兒子走到貢院前香蠟店裡,買了一個手本,上寫‘門下 鮑文卿 叩’。” 清 劉鑾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會用六扣白柬,謂之手本; 萬曆 間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稱名帖;後以青殼黏前後葉而綿紙六扣,稱手本,為下官見上官所投。其門生初見座師,則用紅綾殼為手本,亦始 萬曆 末年。”
同心
(1) 思想或認識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圓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
分襟
猶離別,分袂。 唐 王勃 《春夜桑泉別王少府序》:“他鄉握手,自傷關塞之春;異縣分襟,竟切悽愴之路。” 元 薩都剌 《別高照庵》詩:“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 明 無名氏 《玉環記·范張別皋》:“人生聚散如蓬轉,莫為分襟苦掛牽。”《花月痕》第五十回:“這二人與 荷生 八載分襟,一朝捧袂,傷秋華之宿草,喜春鏡之羅花,真箇説不了別後心事。”
王維名句,贈裴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