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緣識》
全文: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訊息蹤由無縱恣。
紙為陣,筆為矟,將軍須是有謀略。
墨要乾研清神思,點畫臨時要廓落。
形勢奇狀似龍蛇,平頭大小宜斟酌。
曲須曲,直須直,意氣方剛須雅飾。
閒暇規矩有指歸,圓轉楷模堪法則。
堪法則,有遲速,相鉤相連光熠目。
古隸參雜故不拘,顛草縱橫似花蔟。
偃仰莫把筆鋒挫,先須順{左走右歷}回收左。
經心健硬曉浮沈,鏗鏘啟發勿怠墮。
研窮體象貌亦同,博學精微先賢播。
化陰陽,勢出矣,藏頭護尾深有理。
稟乎人性是常情,遞相映帶可行止。
遲澀飛動似玲瓏,慢引急牽如流水。
上捺下挑猛如虎,蜂腰鶴膝不堪睹。
壯士屈臂鳳皇飛,張弓發箭勝於弩。
提撕秘思不可傳,常存形影勿孤露。
勿孤露,誰別辨,羲之平穩積壓深淺。
自然觀察往還來,斗回角立能驅遣。
痾瘵纏身,溺水這禽。
長似死蛇,短似暇蟆。
古人最慎,愚蒙大忌,名為不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經心
(1) 留意;留心
毫不經心
(2) 煩心;勞心
塵務經心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註:“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紳 《溯西江》詩:“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爭疾競浮沉。” 艾青 《魚化石》詩:“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
(3).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鬭雞走狗。”《舊唐書·裴度傳》:“﹝ 度 ﹞及晚節,稍浮沉以避禍。”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 清 龔自珍 《對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漢 班倢伃 《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文選·王僧達<答顏延年>詩》:“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 李善 註:“ 高誘 《淮南子》注曰:‘浮沉,猶盛衰也。’” 唐 劉復 《出東城》詩:“一為浮沉隔,會合殊未央。”《明史·文苑傳四·李維楨》:“﹝ 維楨 ﹞浮沉外僚,幾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
(5).埋沒;沉淪。 宋 蘇軾 《與人書》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紹興路總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陸嵩 《贈龔藍生》詩:“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時事動憤懣。”
(6).出現和消失。 漢 陸賈 《新語·道基》:“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浄,與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許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書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羨 作 豫章郡 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後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沉”。 清 孫枝蔚 《淮瀆廟樓寓作》詩:“ 揚州 雖咫尺,書信易浮沉。”
鏗鏘
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也用來形容詩詞文曲聲調響亮,節奏明快
啟發
(1) 開導其心,使之領悟
啟發人們的心靈
(2) 闡明;發揮
啟發篇章,校理秘文。——漢· 班固《西都賦》
(3) 掀開覆蓋物;暴露
手足全啟發。——宋· 王元之《金吾》
怠墮
見“ 怠惰 ”。
宋太宗名句,緣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