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文珦的《天道雖遠行》
全文:
天道雖遠,人心匪殊。
內直不欺,與天為徒。
對越無愧,陟降恆俱。
祝史陳言,曾非矯誣。
桑林之禱,金縢之書。
至誠感通,如鼓應桴。
神人以和,大信以孚。
不勉不思,自止於符。
天有常道,人無異塗。
志斯一矣,天其遠諸。
大道既漓,人心日渝。
背天從欲,覆族亡軀。
作善降祥,為惡速辜。
聖言孔彰,是訓是謨。
一念之差,各里而迂。
惟當自修,以反厥初。
參考注釋
祝史
(1).祝官、史官的合稱。《左傳·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孔穎達 疏:“祝官、史官正其言辭,不欺誑鬼神,是其信也。”《國語·周語上》:“ 內史過 從至 虢 , 虢公 亦使祝史請土焉。” 韋昭 註:“祝 應 史 嚚 。”
(2).司祭祀之官。《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 孔穎達 疏:“祝史,掌祭祀之官。” 唐 李頎 《與諸公游濟瀆泛舟》詩:“玄冥掌陰事,祝史告年豐。”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林 至廟齋宿,是夜,龍降於祝史 歐陽均 肩。” 清 唐孫華 《春日病中雜詠》之三:“靈氣何用謀蓍策,祝史無煩凟鬼神。”
陳言
(1).陳舊的言詞。 宋 王安石 《韓子》詩:“力去陳言夸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而無用之巵辭,不切之陳言,無所得入乎其間。此則所謂以題還題也。”
(2).指舊說。 李廣田 《論怎樣打開一條生路》:“假如望文生義,我們試為附會作新的解釋,又何取乎古人之陳言。”
(3).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韓非子·備內》:“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孔子家語·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肅 註:“陳言於君,不望其報。” 清 惲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議讞助之曰‘分考’,陳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辭曰:‘羞與為伍。’”
矯誣
(1).謂假借名義以行誣罔;虛妄。《書·仲虺之誥》:“ 夏王 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於下。” 蔡沉 集傳:“矯,與矯制之矯同;誣,罔…… 桀 知民心不從,矯詐誣罔,託天以其眾。”《魏書·崔浩傳》:“﹝ 浩 ﹞性不好 老莊 之書……曰:‘此矯誣之説,不近人情。’”《資治通鑑·宋營陽王景平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託聖賢以伸其説謂之矯;聖賢無是事,寓言而加詆謂之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魯陽 何德,駐景揮戈。逆道違天,矯誣實多。” 清 唐甄 《潛書·非文》:“二十三代之編籍,閼塞其心;序論傳志之空言,矯誣其理。”
(2).假託君命,誣陷無辜。《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其刑矯誣,百姓攜貳。” 韋昭 註:“以詐用法曰矯,加誅無罪曰誣。”《淮南子·氾論訓》:“篡弒矯誣,非人之性也。” 高誘 註:“矯,擅作君命;誣,以惡覆人也。”
釋文珦名句,天道雖遠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