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學道,遇明師、指破神仙真訣

郝大通無俗念 鳴鶴餘音卷之一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郝大通的《無俗念 鳴鶴餘音卷之一》

全文:
十年學道,遇明師、指破神仙真訣
一句便知天外事,萬載千年疑絕。
見色明心,聞聲悟道,此理難言說。
玄關斡運,心生無限歡悅。
放開匝地清風,迷雲散盡,露出青霄月。
萬里乾坤明似水,一色寒光皎潔。
玉戶推開,珠簾高卷,坐對千岩雪。
人牛不見,悟個不生不滅。

郝大通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郝大通十年學道,遇明師、指破神仙真訣書法作品欣賞
十年學道,遇明師、指破神仙真訣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明師

賢明的老師。《韓非子·五蠹》:“文學習則為明師,為明師則顯榮。”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由此論之,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本來也是正人,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曾蒙什麼明師指授過,但他對於‘男女之大防’卻歷來非常嚴。”

指破

點破;揭穿。 清 林則徐 《批余保純等呈洋商勸外商節略並義律說帖稟》:“至稟知該國王一語,原係 義律 謊詞,本大臣早經指破,何謂前信今疑?” 李昌 《<一二·九回憶錄>·到農村去》:“並指破 冀 察 反動當局忘圖破壞學生愛國運動的陰謀。”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真訣

(1).妙法;秘訣。 唐 李白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真訣自從 茅氏 得,恩波寧阻 洞庭 歸。”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序丹灶》:“如 東坡 先生、 楊元素 內相,皆密受真訣,知而不為者。” 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夫人, 天台 司馬真人 ,同 華山 元丹丘 道者,在 金陵 相候,下官歸見夫人,便欲一往叩求真訣。”

(2).指道士作法念咒時所捏的訣。《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 吳君 乃上了一座九星的法壇……念了幾句‘乾羅恆那九龍破穢真君’的神咒,捏了一個三台的真訣,步了一個八卦的神罡。”

郝大通名句,無俗念 鳴鶴餘音卷之一名句

詩詞推薦

十年學道,遇明師、指破神仙真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