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舒岳祥的《十月五日風》
全文:
十月五日風,俗占端可驗。
常年誰能記,兩歲入程槧。
去年當此月,初三月未艷。
暮下陳村莊,夜投象原店。
道邊人未眠,山曲燈微閃。
時經兵火余,驚問暗窺覘。
往扣瓜葛門,炊糜聊屬厭。
仲叔為豬肝,不辭口腹玷。
回思萬馬驚,心掉舌為舚。
恐恐如有追,昧爽踏霰。
橫山過西田,惡風吹欲阽。
蕭蕭三兩家,逋流已先占。
憐我是官人,枯薪許分{左木右忝}。
時艱無沽戶,粗糲得充歉。
我行仆忙追,趙坑石排劍。
荒蹊陟崇岡,奔湍齧深塹。
有塢當中心,紙鄉家自贍。
主人褐寬博,黃泥補茨苫。
邀我勸我留,鋪床展伸欠。
少婦亦解事,爐中添焰焰。
我意自多危,岌岌急風纜。
蓐食入雪樓,山深路猶闇。
冰柱照層崖,霜花滑斷磡。
山家喜客來,開門容弛擔。
翁媼互行酌,畦菜許分鹽。
此日氣頗舒,愁新懽得暫。
文叔因饑寒,豆粥懷一啗。
勞薪與鍊炭,至此成鍼砭。
頗怪少陵妻,粉黛未忘艷。
今辰復此日,山庵私酒釅。
掃林三日風,紙簾垂襜襜。
患難幾人全,生存吾已忝。
十月五日風,艱難須在念。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賊臣傳·侯景》:“山家小兒果攘背, 太極殿 前作虎視。”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 明 高啟 《一剪梅·閒居》詞:“竹門茅屋槿籬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風物似山家。”
(2).隱士。 宋 梅堯臣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詩:“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見後亦還之。 魏野 留 富鄭公 名刺,作山家之寶,亦以 鄭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見《宋史·隱逸傳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凶。’”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鄢趙爭寵》:“同去山家走一遭……實不相瞞,學生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稱。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宋代佛教》:“意見終於不能一致,而分裂為兩派, 知禮 等稱為山家,即稱 晤恩 等為山外。”參見“ 山家宗 ”。
開門
敞開大門地;公開地
開門整黨
開門整風
弛擔
(1).放下擔子,息肩。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張道人異事》:“一日樵歸,於山道遇二道人對棊,弛擔就觀。”
(2).指推卸責任。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掣籤授官》:“初行時,主者既以權衡弛擔,幸謝揣摩,得者亦以義命自安,稍減怨懟,亦便計也。”
(3).指棲息。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追先寺》:“往雖弛擔為 梁 ,今便言旋闕下,有志有節,能始能終。” 元 黃溍 《杭州送兒侄歸里》詩:“息肩弛擔今何處?明朝過我 三釜山 。” 蔡有守 《師子林》詩:“今日嫁 吳門 ,弛擔輒訪尋。”
舒岳祥名句,十月五日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