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鶴齋的《感舊四首·其三》
全文:
初種河陽一縣花,官廚煙冷似貧家。
卻金當晝非昏夜,貸粟留春愛物華。
兒女啼飢還笑語,耆英入會久咨嗟。
去時別有扳轅事,村婦千群擁後車。
參考注釋
去時
結束
三月來時如猛獅,去時如羊羔
村婦
(1).鄉村婦女。 唐 白居易 《寄內》詩:“不如村婦知時節,解為田夫秋擣衣。” 元 吳西逸 《殿前歡》曲:“山鬼放揶揄笑,村婦唱糊塗調。”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一個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婦樣,人家都稱她 無常嫂 。”
(2).粗野的婦女。《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張員外 與媽媽聽得,大怒道:‘當初只説娶過良善人家女子,誰想娶這個沒規矩、沒家法、長舌頑皮村婦!’”
後車
(1).副車,侍從所乘的車。《詩·小雅·綿蠻》:“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鄭玄 箋:“後車,倅車也。” 陸德明 釋文:“倅,七對反,副車。”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託乘於後車。” 清 顧炎武 《重過代州贈李處士因篤在陳君上年署中》詩:“窮愁那得一篇書?幸有心期託後車。”
(2).後繼之車。《漢書·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夫 三代 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後因以為鑑誡之義。 唐 張繼 《讀嶧山碑》詩:“誰知頌德山頭石,卻與他人戒後車。” 宋 司馬光 《顏太初雜文序》:“異日有見之者,觀其後車詩,則不忘鑑戒矣!”
方鶴齋名句,感舊四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