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

周必大送韓希道移漕江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送韓希道移漕江東》

全文:
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
天開虎踞龍蟠處,地近雞翹豹尾間。
洗印先經三峽寺,觀風遍踏九華山。
盡收奇秀歸詩稿,卻趁賡歌供奉班。

周必大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周必大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書法作品欣賞
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饋餉

(1).饋贈。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饋餉相屬,常餘金錢。”

(2).指運送糧餉。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備戰守,馭車僕馬,數千里饋餉。”《明史·李善長傳》:“從下 滁州 ,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甚見親信。”

(3).款待。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二:“ 元豐 以來,廚傳漸豐,饋餉滋盛。”

(4).指糧餉。《陳書·徐儉傳》:“ 臧氏 亦深念舊恩,數私致饋餉,故不乏絶。” 王闓運 《振威將軍張君墓志銘》:“ 淮 軍坐食饋餉,幾三十年。”

餽餉:1.饋贈財物。餽,通“ 饋 ”。《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2).軍糧。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至於遠方之民,肝腦屠於白*刃,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見也。”《明史·太祖紀一》:“懸軍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3).送飯。《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於是鹹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性好學, 漢 末為諸生,帶經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 林 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4).引申指款待。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凡郡縣之富民舉而籍其名,得錢數百萬,以為酒食餽餉之費。”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秦淮

河名。流經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勝之一。相傳 秦始皇 南巡至 龍藏浦 ,發現有王氣,於是鑿 方山 ,斷長壟為瀆入於 江 ,以泄王氣,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詩:“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既是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訪佳麗,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頃余僑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間曠之地,居民多種樹為生。”

秦關

(1).指 秦 地關塞。 晉 張華 《蕭史曲》:“龍飛逸天路,鳳起出 秦 關。”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詩:“迴鞭指 長安 ,西日落 秦 關。” 宋 陸游 《謝池春》詞:“煙波無際,望 秦 關何處。” 元 揭傒斯 《題李陵送蘇武圖》詩之一:“今朝送 漢 節,迢遞入 秦 關。” 清 劉大櫆 《吳萼千墓志銘》:“ 秦 關 蜀 棧, 粵 嶺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風土俗尚之異,與其山川人物之奇。” 朱*德 《攻克石門》詩:“盡殲全師收重鎮,不教胡馬返 秦 關。”

(2).指 關中 地區。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 秦 關。”

周必大名句,送韓希道移漕江東名句

詩詞推薦

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