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申佳允的《懷歸·其九》
全文:
逐逐塵顏老,蕭森木石齋。
論文惟白社,歸計只青鞋。
澹宕煙蓑月,參差玉樹階。
掩關秋雨靜,如水夙心諧。
參考注釋
逐逐
奔忙貌;匆忙貌。 唐 胡皓 《奉和聖制送張尚書巡邊》:“稜威方逐逐,談笑坐怡怡。” 宋 范仲淹 《送鄖鄉尉黃通》詩:“爭先尚逐逐,致遠貴徐徐。”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義序》:“彼窈窕貞靜之女,肯低首斂氣,逐逐戚施籧篨之側乎?”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我因急於來 杭 ,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
急於得利貌。 唐 柳宗元 《送僧浩初序》:“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則舍是其焉從?”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中人以下,逐逐利慾,使其不知命分之所至,則猖狂妄行,將無所不至矣。” 清 秋瑾 《支*那逐魔歌》:“四鄰環繞欲逐逐,失權割地無時止。”
塵顏
塵容。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之一:“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明 王世貞 《答伯承新喻其二》詩:“ 李侯 有僊骨,強爾加塵顏。”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涼山同賦長句》:“休辭洗盞勸紅香,苦笑塵顏加粉澡。”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木石
(1).樹木和山石。《孟子·盡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 唐 杜甫 《水會渡》詩:“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明 魏學洢 《核舟記》:“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遠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指木頭與石頭。《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為戰守備。”《紅樓夢》第十六回:“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 賈赦 住的乃是 榮府 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物,皆可挪就前來。”
(3).比喻無知覺、無感情之物。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四:“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周書·文帝紀上》:“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 魯迅 《集外集拾遺·兩封通信(復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給我一拳,我有時也會還他一腳的。”
(4).指刑具。《晉書·王坦之傳》:“時卒士 韓悵 逃亡歸首,雲‘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為 悵 束身自歸,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誣,宜附罪疑從輕之例,遂以見原。”
(5).指山水畫。 宋 陸游 《游昭牛圖》詩:“ 游昭 木石師 李唐 ,畫牛乃自其所長。”
(6).指宮室等建築工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徐充容 ﹞諫曰:‘ 玉華 ( 太宗 所造 玉華宮 )創製……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元史·武宗紀一》:“以 中都 行宮成,賞官吏有勞者……死於木石及病沒者,給鈔有差。”
(7).枳椇子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樹蜜,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實,一名木石,一名木實。一名枳椇。”
申佳允名句,懷歸·其九名句
名句推薦
此身自斷終不悔,七命七啟徒相規
錢鍾書《剝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