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雜言·其九》
全文:
八政先食貨,裕民為國基。
農桑苟不給,禮義焉所施。
所以制民產,先王有恆規。
一夫或失所,慮患起細微。
鴻雁賦中澤,王風始雲衰。
相將念嗷嗷,流冗斯可悲。
參考注釋
相將
(1) 相隨,相伴
兩個相將旅遊
(2) 將近,行將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秦併六國平話》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流冗
(1).流散;流離失所。《漢書·成帝紀》:“水旱為災, 關 東流冗者眾, 青 、 幽 、 冀 部尤劇。” 顏師古 註:“冗,散失其事業也。” 唐 杜甫 《夏日嘆》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
(2).指流離失所的人。《新唐書·泉男生傳》:“ 儀鳳 二年,詔安撫 遼東 ,並置州縣,招流冗,平斂賦,罷力役,民悅其寬。”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 杏山 十萬之義兵豈忍其委於夷虜?關城數萬之流冗,豈忍其盡為捐瘠?”
可悲
令人傷心的
可悲的理智錯亂
張達名句,雜言·其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