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了元的《戒殺文》
全文:
鱗甲材毛諸品類,眾生與佛心無二。
只為當時錯用心,致使今生頭角異。
水中游,林里戲,何忍將來充日計。
磨刀著火或研齏,口不能言眼還覷。
或槌磕,或刀刺,牽入鑊湯深可畏。
㷟燖毛羽括皮鱗,刮脊剜心猶吐氣。
美君喉,誇好味,勸子勸妻言俊利。
只知恣性縱無明,不懼陰司毫髮記。
命才終,冤對至,面睹閻王爭敢諱。
從頭一一報無差,爐戾鑊湯何處避。
勸賢豪,須戒忌,莫把眾生當容易。
食他一臠臠還他,古聖留言終不偽。
戒殺兼能買放生,免入阿鼻無問地。
參考注釋
戒殺
戒除殺生。《嫏嬛記》卷上引《魏生禁殺錄》:“ 薛嵩 性慈戒殺,即微細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佛説戒殺,還説殺一物,要填還一命。”
放生
(1) 把捉住的野生動物放掉
(2) 特指信佛的人為發善心、積陰德而把別人捉住的活鳥、活魚等買來放掉
阿鼻
音譯名。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為佛教八大地獄中最下、最苦之處
無問
(1).不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煮膠》:“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 清 曾國藩 《仁和邵君墓志銘》:“ 位西 性故戇直,往往面折人短……無問新故疏戚,貴賤賢否,一切蹙頞相繩,人不能堪。”
(2).不提問題。 宋 王安石 《書<洪範>傳後》:“為師則有講而無應,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
釋了元名句,戒殺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