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中楣的《和外五日自潞河歸津門》
全文:
地接蓬瀛任所探,扁舟何日泛元潭。
椿萱歲越今逾九,兄弟時憐但有三。
採藥盈筐懷益母,書符結縷佩宜男。
移樽共向花前醉,擘藕還因雨後甘。
幾度幽香深院裊,半灣斜月遠林含。
層雲掩映迷芳樹,落照依微度翠嵐。
鶴草不須煩媚蝶,鸞笙每欲動歸驂。
千頭種橘寧無念,萬里浮家未可堪。
卻羨數雛還茹哺,偶來雙鵒助清談。
輕風淡宕消殘暑,閒署蕭條憶寸柑。
戲和新詩君勿笑,為聯險韻我何憨。
鴛鴦並浴翻荷蓋,鸚鵡頻餐啄玉函。
茗戰晚煙炊細沸,蚊征宵鼓劫雄酣。
寒冰滴瀝聲催句,暝鳥迴翔語覺喃。
刻艾懸庭驚燕戶,伊蒲繡佛對禪龕。
鹽梅空負調羹美,蒲酒聊斟供饋慚。
飄泊漫欣曾解帶,逍遙惟喜早抽簪。
忽雷才撥鄉思集,方響慵敲旅夢耽。
偕隱宜從翰墨圃,同游直到買山庵。
稚兒聽說家園好,解望關河問指南。
參考注釋
採藥
見“ 採藥 ”。
亦作“ 采葯 ”。謂採集藥物。亦指隱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後漢書·逸民傳·龐公》:“後遂攜其妻子登 鹿門山 ,因採藥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賦》:“歸去來兮,人間不可以託些,吾將採藥於 蓬丘 。” 宋 蘇軾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詩:“明年採藥 天台 去,更欲題詩滿 浙 東。” 清 劉獻廷 《贈張鐵橋先生》詩:“還期徧走 齊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錢金甫 《贈魏惟度》詩:“偶停 司馬 游 梁 騎,暫作 嵩山 採藥人。”
益母
即茺蔚。草藥名。《詩·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 毛 傳:“蓷,《韓詩》云:茺蔚也。《廣雅》又名益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茺蔚》:“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於婦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稱。”參見“ 茺蔚 ”。
書符
畫符。 唐 王建 《贈溪翁》詩:“看日和仙藥,書符救病人。”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茅安道》:“ 唐 茅安道 , 廬山 道士,能書符役鬼,幻化無端。” 明 高濂 《玉簪記·耽思》:“算命通神,書符最有靈。”
結縷
草名。俗稱鼓箏草。多年生小草,莖細長,在地面隨處生細根,互相聯結,廣覆於地面。《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布結縷,攅戾莎。” 郭璞 註:“結縷蔓生,如縷相結。” 前蜀 韋莊 《定西番》詞之二:“芳草叢生結縷,花艷艷,雨濛濛,曉庭中。”
宜男
(1).舊時祝頌婦人多子之辭。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韋庶人 妹以豹頭枕辟邪,白澤枕辟魅,熊枕宜男。”
(2).謂多子。《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神宗 此時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見説拾得一個孩子,也道是宜男之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洲跳神儀》:“其巫用銅鈴繫腰以跳舞之,以鈴墜為宜男之兆焉。”
(3).指宜男草。 三國 魏 曹植 《宜男花頌》:“草號宜男,既曄且貞。”《齊民要術·鹿蔥》引 晉 周處 《風土記》:“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蓮。懷姙人帶佩,必生男。” 元 吳弘道 《青杏子·閨情》套曲:“緑樹成陰和煙暗,近香街羞對宜男。” 明 李東陽 《饋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詩》:“雨後宜男色更深,采來新自玉堂陰。”
朱中楣名句,和外五日自潞河歸津門名句
名句推薦
慚茲擁腫才,愛彼潺湲清
權德輿《酬 * 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對月寄梁四敬之兼見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