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張以寧的《王伯純讀書別墅晨起有懷縱筆奉寄》
全文:
數日有所思,作詩無好趣。
思君讀書芳桂林,睡起題詩有新句。
謝公埭上棟花風,密葉啼鶯綠如霧。
君如塵外鶴,我似書中蠹。
人生知己海內稀,縱有參差不相遇。
咫尺思君知幾回,遠別懸知亦良苦。
草亭新竹長,昨夜邗溝雨。
恩君持酒時,心逐江潮去。
明年柳暗金河路,君馬如龍轡如組。
而今壁上好題詩,記取王郎讀書處。
參考注釋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知幾
謂有預見,看出事物發生變化的隱微徵兆。《易·繫辭下》:“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後漢書·袁紹傳》:“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十二:“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之二:“ 伯子 知幾早,逃名 震澤 西。”
遠別
離別到很遠的地方去。 漢 蘇武 《詩》之二:“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唐 杜甫 《遠懷舍弟穎觀等》詩:“積年仍遠別,多難不安居。”《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最是傷情將遠別,一篇咒駡送行詩。”
懸知
料想;預知。 北周 庾信 《和趙王看伎》:“懸知曲不誤,無事畏 周郎 。”《太平廣記》卷七一引《玄門靈妙記》:“法之效驗,未敢懸知。” 宋 秦觀 《和東坡紅鞋帶》:“懸知百年事已定,卻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吳承恩 《移竹寺中得詩》之四:“懸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良苦
精良和粗劣。《管子·宙合》:“可正而視,言察美惡,審別良苦。”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苦,濫惡也。” 唐 劉禹錫 《賈客詞》:“賈客無定游,所游唯利並。眩俗雜良苦,乘時取重輕。”
(1).很辛苦。《後漢書·王常傳》:“ 光武 見 常 甚歡,勞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時,共更艱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許之,始賜 景 書曰‘皇帝恭問 江南 國主’,勞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鄭觀應 《盛世危言·善舉》:“訓啞院及訓聾瞽院有殘疾者,能令其識字知書,就其所能教以工藝,補天有術,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
張以寧名句,王伯純讀書別墅晨起有懷縱筆奉寄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咫尺思君知幾回,遠別懸知亦良苦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